搬不走的邻居,不得不防的邻国

2022-11-21 14:54

作者:张  庆

——浅论中日关系走向

2022年对中日两国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七月安倍晋三遇刺,九月两国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十月中共二十大召开。老牌政客遇刺,迷雾重重;建交五十周年,令人感慨;二十大召开,催人奋进——这几件看似不相关的大事,却在无形中昭示着不同的国运。


在大国外交中,中日关系的小气候是由中美关系的大气候所决定的,这一点从中日建交的三个阶段就可以看出:

第一阶段在中美建交之前。

这一阶段日本追随美国的步伐,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继续与台湾当局保持外交关系。这个阶段即便日本民间有识之士想推动对华友好,都轻易地被渗透很深的美方势力所绞杀。例如1960年,反对日美安保条约、推动与中国建交的日本社会党领袖浅沼稻次郎被亲美的右翼势力所刺杀便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

第二阶段在中美建交之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开启中美两个大国的破冰之旅,中美建交如箭在弦。日本政界嗅到不寻常气息,很识时务地改变了对华敌视态度,几个月后新首相田中角荣也带着代表团来华访问,并于当年9月抢先与中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此后中国推行改革开放,与经济崛起的日本大力发展两国的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中方获得了先进的管理技术、优惠贷款与巨量投资,日方转移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并获得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第三阶段可以从2008年奥巴马上台,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开始。

2008年8月8日,北京那一场大气磅礴、精彩绝伦的奥运会开幕式惊艳了世界,也“惊醒”了美国精英层。打那以后针对中国的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名词出现了: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战略、印太战略、美日印澳四国联盟……2017年底特朗普政府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出炉,正式将中国定位为“美国战略上的竞争对手”,于是乎对华紧锣密鼓的包围、排挤、脱钩和打压开始了!贸易战、科技战、生物战、金融战,一个个接踵而来。中美世纪大博弈,身为美国附庸的日本必然成为美国在亚洲布局的最大帮凶,这时候的日本在美国授意下动作频频,在靖国神社拜鬼、钓鱼岛国有化、修宪扩军以及一中政策等方面都有不当的言论和动作。中方对此进行了严厉批驳,双方外交隔空交火不少。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阶段的政治气氛虽然不好,但是经济交流并没有受到太大冲击,属于典型的政冷经热。这从侧面也反映出双边务实主义的态度,也算是彼此心照不宣的一点默契吧。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如日中天,超越前苏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与此同时,日本提出的雁行经济模式也颇为流行,即东亚以日本为雁头,其次为亚洲四小龙,最后才是东盟和中国大陆。基本思路就是日本先发展某一产业,当技术不再先进时转移到下一批国家,而日本产业结构则升级到另一个更新更高的层次。这样的经济梯次转移能够保证日本始终处于技术的前沿和产业链的顶端,也能带动后进国家利用人力与资源优势发展本国经济。但世事难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改革开放仅仅过了三四十年,中日实力就发生了根本性逆转。中国充分发挥了人口大国的市场规模优势,还有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终于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截至2021年,中国GDP为17.7万亿美元,日本GDP约为5.12万亿美元,即便加上海外投资产值,中国的经济规模也为日本的3倍多。随着中国制造的崛起和中国“智造”的突破,东亚雁行模式这一理论事实上已经破产了。

个人认为,雁形模式还会继续存在,只不过由东亚扩展到整个亚洲,雁首是中国,印度和日本形成大雁两翼,一翼为印度,利用人口红利的优势承接中国转移的低端制造,另一翼为日本,由于点错科技树,在新时代与人工智能、5G通讯、新能源以及网络电商等新兴产业错之交臂,日本将逐渐边缘化为只有细分产业优势和高端旅游消费市场的国家。而抓住中国机遇并深度融合的东盟正好是雁身,最不发达的孟加拉国、阿富汗和尼泊尔等国则形成雁尾。这是大势所趋而非盲目乐观,据公开数据,近十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8.6%,超过了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另据英国数字科学公司最新分析报告,中国在科研方面持续发力成绩斐然,有可能在十年内超过欧美成为全球研究领域的主导者。生产独居鳌头,研发后来居上,不管你承认与否,中国已经是亚洲乃至世界的增长引擎。


日本在二战后经济腾飞有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老工业国的底子、朝鲜战争的订单,还有美国为对抗苏联而给予的扶持等等。随着经济的崛起,日本的野心也蠢蠢欲动。在美国确立“欧洲树敌俄罗斯、亚太包围中国”的战略之后,日本在政治上变得很积极,上蹿下跳,基本上都在主动配合西方对中俄的打压。比如:寻求扩军修宪,篡改教科书,否认慰安妇,发表涉台刺激言论、响应西方对俄制裁,在南千岛群岛问题上挑衅俄罗斯等等。日本这种政治态度的转变,目的不外有三个:

第一,向主子表达忠心。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日本的外交走向其实服从于美国的外交政策,既然美国把中国和俄罗斯定义为竞争对手,并在地缘战略上进行围堵,那么在美方的授意和暗示下,日本的高层也必然会调整它的外交政策,开始配合美方进行挑衅滋事。至于与安理会两个常任理事国同时摩擦会造成哪些严重后果,日本执政者不是不明白,但他们更在意不配合美方政策的后果:下台、刺杀、自杀、丑闻、东京地检特搜部讯问、经济大棒……上述“待遇”,日本历届高层几乎都不同程度享受过,在渗透和操控盟国领导人这方面,美国佬玩得炉火纯青,毫无底线!

第二,利用美国需要日本做打手的机会摆脱和平宪法的束缚。

二战之后,日本被美国全方位控制,一部美国主导的和平宪法更是日本军国主义头顶的紧箍圈。除了美方为了对抗社会主义阵营而扶持日本经济之外,日本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基本上被美国拿捏得死死的。就连经济上有超越的苗头,也被美国一个广场协议打趴在地。

现在美方有让日本冲在前面当炮灰的意思,就不得不适当地给日本松绑,不得不让日本发展一定的军事力量去牵制美国霸权路上的两大对手。修改和平宪法一直都是日本右翼势力努力的方向,而日本当局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立即心领神会地顺水推舟,加大力度推进修宪进程,争取在军备、拥核与交战权上取得突破,为下一步成为所谓的正常大国做准备。

第三,通过政治挑衅的虚声张势来刷大国地位的存在感。

日本目前的GDP仅次于中国位列世界第三,37.8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1.26亿的人口规模,说它是世界大国估计没有几人反对。所以日本在经济崛起之后也雄心勃勃,准备恢复有声有色的大国地位,于是和印度、德国、巴西等国不断地申请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虽然屡遭五常否决,但依然死心不改。说到底,日本就是不服气二战之后的国际秩序,总觉得随着经济力量的崛起安理会应该重新洗一次牌。

但世界看待日本的眼光很有意思,一方面既羡慕它的经济实力雄厚,另一方面又不屑它唯美国马首是瞻的鸵鸟政策。在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四驾马车中,除了经济一枝独秀,外交上的依附、政治上的侏儒,还有军事上的跛脚,使得日本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我在以前的时评就说过,如果台海真的发生战事,会对中国下手的国家肯定有两个半,一个是美国一个是印度,其中半个指的就是日本,因为它本来就不是主权完整的国家!美国染指是因为维护霸权,印度趁火打劫是它的尿性,而日本则是出于殖民野心和美国驱策。

在西方明显围堵中俄的情况下,日本当个出头鸟,既博得美国欢心,又能彰显在亚太中单挑两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大国底气”,在国内也显示出政治家对外强硬的形象,可谓一石三鸟,面子里子都得到极大的满足。但仔细观察,日本在挑衅中俄的分寸上也有所拿捏,比如台海南海,比如北方四岛,甚至在钓鱼岛问题上,大多是雷声大雨点小,极少有硬碰硬擦枪走火的情况。经济实力决定政治走向,时至今日中日两国的经济实力已经发生了逆转,双方互补性极大,日本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口水可以喷,架势可以摆,但生意还是要做的,这一点日本政商界还不傻!2012年要不是美国背后下绊子,弄出个钓鱼岛国有化的幺蛾子,估计中日自贸协定早就签署了,也不会拖到2022年RCEP生效之后。

第四,日本积极追随美国挑衅包围中国,还包含着一个极大的战略阴谋,那就是想在大国的争斗中推波助澜,等到中美、美俄两败俱伤之时,坐收渔翁之利,从而实现大日本帝国东山再起的迷梦。

先来听听一个关于二战末期日本第三枚原子弹的江湖段子:在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之后,日本当局找到了前苏联的联络官,表示愿意将美国投掷在日本领土上尚未爆炸的第三枚原子弹移交给苏联。苏联联络官反问道,我们两国还处于交战状态,你们为什么愿意这么做?日方回答,日本战败已成定局,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美国拥有核武器,那么大和民族将永无出头之日;但如果苏联也拥有了核武器,就可以制衡美国形成互相核威慑的局面,那么日本还有一席生存之地,美国会利用日本而不会将其连根拔起!这个段子流传至今也没见谁来证实过,况当路边社消息即可,但它反映出日本人对二战结局和民族命运的深刻思维:只有战胜国之间互相对峙或者冲突,作为战败国的日本才有机会翻盘!那么在进入21世纪之后,美国民主共和两党逐渐将俄罗斯和中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不惜代价进行诋毁、威胁、制裁和打击,这就让日本看到了战略翻盘的希望!前首相安倍晋三在任时就热衷于挑起中美之间的矛盾争斗,至少在特朗普执政期间将中国树立为“战略竞争对手”这件事情上他的游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尽管二战之后,在美国的凌驾和联合国的约束之下,日本在政治军事外交方面表现得相当低调,一心一意谋发展,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但值得警惕的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潮的复辟,日本重返世界列强的梦想,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它并没有随着原子弹的轰炸而灰飞烟灭。比如战后日本的主流政客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朝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从来就没有像德国那样对二战的侵略行径进行深刻忏悔,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老殖民地朝鲜半岛和台湾地区的宗主国心态。日本这种继续吹捧和崇拜二战战犯的赤裸行径,相对于已从法律层面明令禁止纳粹言论和行为的德国相去甚远,其伺机反扑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事实上,包括安倍晋三在内的各任强势首相,其政治野心不仅是要摆脱日本在战败后被确立的和平宪法体系的束缚,更是要让日本再次回归到战前强势的帝国主义政治体制。对此幕后老板美国是不可能不察觉的,作为隔海相望的东方大国是不可能不警惕的!


总之,在美国还是一超独霸的情况下,日本是不可能摆脱美国控制的,只能服从于维护美利坚全球霸权的所谓西方规则。在中国实事上已经崛起、中美进入世纪大博弈的背景下,中日关系既不可能从几十年积累的经贸关系中大幅后退,也不可能在美国彻底衰落之前顺利地推进更高层次的政经合作,中日双边关系只能是在美国的戒备、搅局和打压下走螺旋式上升的通道,甚至不排除有个别时期倒退的可能。

未来的世界必将是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和西方推崇的弱肉强食森林法则的博弈。窃以为,处理发展中日关系,既要从地缘政治角度审视,又要从历史战略高度谋划,既不能因为民族崛起大国自信,而忽略了前进路上这个搬不走的邻居曾经对我犯下的滔天罪行和隐藏的狼子野心,以及充当美国打手所带来的现实麻烦;也不能因为对其曾经的侵略暴行刻骨铭心而世代仇恨,将其列为中华民族不共戴天之敌,却忽略了日本也是亚洲儒家文化圈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将日本永久地推向西方一边并非明智之举,毕竟它也是中国崛起之后新的雁行模式中的一翼,也是千年儒家文化中人类大同思想的普及者。

中日关系只有在中国彻底崛起、中美博弈攻守易势之后,才有可能挣脱白头鹰的盯梢、束缚与破坏,才有可能独立、稳定地发展双边关系,两国的政治互信和经贸文化往来才会上升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高度!自那以后,日本也会逐渐回归到东方大陆文明的正道,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修身,以理服人,最终融入以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基础而重新构建的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之中。


相关阅读
© 2023 世界头条 http://www.sjtef.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粤ICP备20231387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32360391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