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谈前线失败原因,向中方发出信号,俄方急需的并不是中国武器

2022-12-21 15:20

世界报社新闻中心

近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告诫国家安全情报机构,其工作应在关键方向上得到加强,以应对新的威胁。俄媒称,普京是在警告安全和情报人员,正视俄军在前线遭遇的失败问题,避免国家和军队再次因为情报泄露、匮乏、不及时等致命问题而遭受重大损失。

在俄罗斯安全机构职业节日之际,普京通过讲话指出,当今世界快速变化的局势,新威胁和风险意味着安全机构应认真加强关键方向的工作,最大程度地为此利用自己的业务、技术、人力潜力。

图片1.png

(普京)

普京这一讲话,用意在于点出俄罗斯安全情报机构在乌克兰冲突之中的表现相当糟糕,给俄罗斯军事行动、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失,必须予以整肃。

在俄方进攻乌克兰之初,安全情报机构明显误判乌克兰的军事实力与决心,导致空降兵突袭基辅周边机场、地面进攻基辅地区等最关键的战斗惨遭失败。此后,海军舰艇、港口设施、军火库,乃至远离乌克兰的战略轰炸机基地纷纷遇袭,而安全情报机构却未能预防、发现和阻止相关袭击,不但造成了重大损失,还沉重打击了俄罗斯的士气、民心和国际声誉。

图片2.png

(基辅周边机场战斗瞬间)

尽管俄方各种失利存在着复杂的原因,但安全情报机构在“关键方向上”的情报收集、反渗透、反间谍工作漏洞百出,显然是一个主因。更糟糕的是,俄罗斯面对的是情报工作上有着全面优势的美国及其西方盟国。可以说,在西方直接的支援下,乌克兰在战略情报(卫星侦察等),或战术情报领域(战地一线侦察等)都得到了更有效准确的信息,令其屡屡得手。

其中一个例子是,俄军对战区整体上的战略信息获取手段缺失,卫星与航空侦察平台落后,今年甚至出现连续三次发射侦察卫星失败的荒唐事件。在细节方面,俄军各级单位得不到战场具体区域的足够情报支持,预警不足,而在这方面占优的乌军则可以利用海马斯火箭炮等武器精确打击。俄方因为情报保障缺失而多次吞下了苦果。

图片3.png

(俄罗斯空军基地)

因此,普京做出了这一极为严厉的讲话,直戳安全情报机构的痛处。但必须承认,想要在短期内改变这一点,只依靠俄方的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带出了普京讲话可能的另一层用意,他可能希望获得中国的支援。

过去,普京已经在上合组织等场合向中方发出过信号,提出上合成员国应向俄罗斯提供先进武器。这被俄中不少媒体解读为是想获得中国制造的武器装备。但是随着俄乌战场出现新态势,普京已经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情报搜集和处理工作上,并且再次向中方发出了新的信号。这也符合俄方的整体需求,俄方目前更需要战略层面的情报收集体系,彻底的改变俄方对战区态势掌控能力很差的短板。


(俄罗斯军方在乌克兰战场吃了太多情报不力的亏)

理论上,完善的现代情报搜集处理体系,包括了大量的高科技平台以及后端的支持系统,包括了侦察卫星、通信卫星、海洋监视卫星等,还包括长航时战略型无人侦察机,电子侦察船,以及地面作战侦察平台和传感器。更重要的是必须有汇总、处理、分析、分发大量情报的信息系统,从而有效利用收集到的情报。

乌克兰方面获得了美国和北约相对完善的情报体系的支持,例如大量西方侦察飞机不断在乌克兰领空边缘飞行工作。而俄方显然无法与之比拼,唯一的希望是从中国获得支援。所以俄媒特别强调,普京再次向中方发出的信号,表明俄罗斯方面现在最需要的反而不是中国武器,而是建立现代化情报体系,在短时间内获得足以跟北约抗衡的情报战能力。

在最近几十年里,中国在战略、战术情报体系建设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的光学、雷达侦察卫星大量入轨,远程侦察平台(包括大型无人机、新型侦察船)纷纷服役,加上各种战术侦察设备,以及完善的信息处理支持,令中国军工行业能够向国际客户推出各色相关设备和体系。


(中国已经建立起覆盖空天海陆水下的多维情报体系)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对俄罗斯出口相关体系和关键设备。尽管一些第三方国家已经购买了中国侦察平台,例如巴基斯坦购买了中国空中预警与情报收集飞机,但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是两个主权国家的战争,中国多次强调无意涉足。中国方面根据中俄有关合作的协议框架,在经济和外交方面给予了俄方充分的合作空间。

此外,在不涉及乌克兰战场本身的情报工作方面,中国与俄罗斯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依然有效。特别是在东亚、西太平洋反对美国及其盟友的围堵的问题上,中国与俄罗斯必然充分联手合作。其中一个有力的证明,就是两国即将实施太平洋联合演习。


相关阅读
© 2023 世界头条 http://www.sjtef.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粤ICP备20231387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32360391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