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报社新闻中心
作者:张 庆
1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自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全国在院新冠死亡病例将近六万,多为有基础疾病的老人。这显然是对封控放开后第一波传染高峰的初步统计,数据认可程度如何不做评价,因为如果不是在正规医院死亡登记的,很难列入该统计范围。疫情放开一个多月来,奥密克戎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国,无论城市农村,到处都是高烧的“沸羊羊”和药品紧缺的窘况,医院新冠重症感染病人激增,殡仪馆加班加点仍然排队等候……虽然最困难的时段已经过去,但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第一波感染高峰基本熬过去了,但乏力、咳嗽、心慌、失眠等后遗症还在折磨着大家,是不是“长新冠”后遗症不好说,但大家仍心有余悸地警惕着春运第二波传染高峰的到来。一句活,疫情防控放开了,该来的都来了,该阳的也阳了,但事还没完,大家的心还没有彻底放下!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世界各国无一幸免,中国作为第一人口大国受新冠病毒的冲击首当其冲。尽管各国抗疫方式和抗疫决心天差地别,但最终都主动或被动地走向了社会群体免疫,最终都是以病毒对老弱病残者的冷酷淘汰而走向后疫情时代,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结果都有大家不愿看到的悲壮色彩。
由于病毒迭代变异速度快,COVID—19疫苗突破性感染已经不可避免,那么抗击新冠病毒的希望就寄托在了新冠药物上。对国人来说治病不过两种选择:中医或西医,但从目前医疗大环境上看,西医是碾压中医的。抗击新冠病毒的西药诸如辉瑞Paxlovid、默沙东莫诺拉韦胶囊已经进入内地医药目录,即便进口价格不菲也受到热捧,甚至一药难求。
这些西药治疗新冠有没有效果?效果肯定有,在这一点上要相信国家卫健专家的专业水平,毕竟老百姓花的是真金白银,毕竟我们的政府坚持生命至上。但从长远角度看,个人认为,大瘟大疫的防治是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西医身上的,否则不仅治标不治本,而且还隐患重重——坚持这个观点,就不得不提及美国在本世纪的生物科技战略!
美国在本世纪有三大战略:军事战略、金融战略和生物科技战略,前面两大战略大家并不陌生,但对于第三个战略很多人并没有察觉!上世纪末美国就公开宣称:21世纪就是美国生物科技的时代!这个生物科技战略具体来说就是在全球推广转基因农业和生物技术医药业,利用生物技术的先发优势获取超级垄断利润和对他国生命与生态的支配权!一旦阴谋得逞,说句不客气的话,就相当于把撒旦释放出来,披上所谓西方科学文明的外衣,然后整个世界都被其长期地、隐秘地操控!
新冠零号病人在哪里?世界至今仍有争论,但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连番质问美国国内病毒实验室和海外生化实验基地的勾当,到西方媒体不断披露新冠病毒起源地和传播链均与美国有关的证据,再到俄罗斯向联合国提交美国在乌克兰进行生物武器研制的铁证,再到2022年底在日内瓦以182:1高票通过的《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第九次审议大会上,美国投下了唯一的反对票……看到这里,你有没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全球肆虐数年的新冠疫情,六亿人感染一千多万人丧命,原来却是一场跨世纪战略阴谋的生物科技战争!大疫不过三年,但直到现在世卫组织仍未宣布世界疫情结束,这显然是极不正常的现象,因为它并不是自然演化的病毒,科学家无法确定它的迭代规律,甚至在群体免疫之后还得继续警惕下一个变异毒株的到来。
现在美西方国家声称治疗新冠病症的药物研制出来,并以不菲的价格推向全世界,你还认为它是新冠病毒的终结者吗?如果认为是,那就太天真了;如果认为不是,它又确确实实存在疗效!这看似矛盾的背后,其实就是一个逻辑简单的下套收割局:先放毒,然后再给解药割韭菜,而且不能彻底解毒,因为韭菜要慢慢地割!即便毒性没了,别急,下一个收割套路已经在酝酿之中!从2002年底的非典,再到2019年底的新冠,莫名其妙地来,又稀里糊涂地去,美式生物科技战略的下一个病毒又会是什么呢?
即便我们攻坚克难自行研发西药,我们也将面临着几乎高不可攀的专利壁垒和后发困境。西医发展至今,药品技术专利很难逾越,我们如今所用的药品大多是专利到期的仿制药或授权专利药,高价西药与高端医疗设备基本依赖进口。由于西药研制周期漫长,投入巨大,再加上西医专利壁垒的存在,使得中国药企在西药研发上处于明显劣势。抗疫三年来,国药仍未能研制出一款与辉瑞Paxlovid相抗衡的新冠口服药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即便国产的阿兹夫定片,也是当年一款治疗艾滋病的药物——这也是辉瑞P药进入中国时敢于狮子大开口的原因!辉瑞公司CEO艾伯乐毫不掩饰地声称道: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新冠药物不能卖得太便宜!当他说出这句赤裸裸的话的时候,药企的基本社会道德在他心里就是个笑话!如果中医不能挺身而出分庭抗礼,估计我们连气愤的底气都没有!
个人认为,当美西方将生物技术用于居心叵测的政治经济目的,就注定了西方医疗资本集团所极力推销的抗疫药品是不可靠也是不同寻常的——因为它比谁都清楚病毒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还有基因变异的解锁密码在哪里!所以,指望引进西药来消除大灾大疫是不现实的,否则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最终只会不知不觉地走进美西方“请君入瓮”的陷阱,最终人财两空!这就是西方在21世纪用生物科技战略兵不血刃、不战而胜的生物战阴谋!
当今世界上,能让美国如芒在背的也只有中国,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在其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就正式将中国定位为美国“战略上的竞争对手“。对这样一个大块头对手,美方的生物战自然不会手软,即便中国的新冠疫苗并不比西方逊色,价格奇高的辉瑞P药也被拒绝进入医保,但三年的封控伤及民生经济、解封后的疫情高峰损害生命健康也是不争的事实,这无形中也打压了中国快速追赶老美的势头——这也是美国利用生物科技战略干预、影响并操控地缘政治的另一个险恶用心!病则穷,穷则困,困则乱,乱可煽风点火浑水摸鱼,美西方衣履光鲜的生物技术战略下面是一环紧扣一环的阴谋诡计!难怪俄罗斯国家主权保护委员会主席安德烈·克利莫夫就直言不讳地指出:新冠病毒就是海外给中国埋下的一颗“生物地雷”!
这场世界流行的新冠大瘟疫,冲击的惨烈程度前所未有,留下的后患贻害无穷,那么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们应该如何应付呢?我的观点一直很坚定:相信中医,依靠中医,振兴中医!这是抗疫的希望,也是未来将各路瘟疫消灭于无形的曙光!
中华五千年,历朝历代大小瘟疫无数,我们老祖宗依靠的不是近现代两百年的西医,而是一把把的中草药,还有一代代人“望闻问切”的医术传承,杏林问诊,悬壶济世,行岐黄之术消病灾于无形,驱邪毒于针剂,扶羸弱于药石,救黎民于水火!
据天津中医药大学王玉兴教授发表的《中国古代疫情年表》统计,从公元前243年到公元1911年的2154年里,中国共发生有史可查的瘟疫352场,在战胜历史上各种大规模瘟疫的过程中,中华传统医学没有一次缺席,中医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贡献铁证如山!中医经过几千年的实践、论证、传承,名家药典灿若星河,随便拿出一部《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本草纲目》都震古烁今。在世界日益重视中医,尤其是渊源颇深的日韩两国将我们老祖宗的医药典籍奉为圭臬的时候,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我们自己的中医?在国外敌对势力利用生物科技兴风作浪虎视眈眈的时候,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依靠中医宝藏去力挽狂澜消灾灭瘟?
2023年1月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通知》,要求在新冠治疗中第一时间用上中药,强调要中西医并重,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中医出华夏,大疫出医圣!但坦率地说,本轮新冠疫情中医虽然参与其中,但表现差强人意,更谈不上扯起抗疫大旗成为中流砥柱!新冠肆虐三年,一个新冠肺炎究竟是“寒湿疫”、“温热疫”、“湿热疫”还是“湿毒疫”,专家教授们还在喋喋不休地争论,更别提什么辨证论治,就连一盒主打抗疫的莲花清瘟胶囊也不时传出服用后损伤肝肾的报道,还被深圳卫健委调侃为功效不如一瓶超市里的黄桃罐头……毫无疑问,当下的中医在疫情如潮的时势是有负众望的!
大疫不过三年,三年后依然疫情汹涌,作为本土医道却发挥不出力挽狂澜的作用,从头到尾只沦为西医的辅助,这不应该是中医应有的样子,不应该是五千年来佑我华夏、底蕴厚重的中医的表现!现在中医界专家教授看似不少,但如孙思邈、李时珍那样既能踏遍山川又能贯学古今的济世名医可有几个?能够用一个绝世药方驱瘟除疫的中医医圣何处可寻?
面对抗疫主流的西医,中医颓势明显,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西医的冲击。
作为披着现代科学外衣的西医,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一路攻城略地,将世界很多本土医道打得溃不成军,一百多年来中医也难以避免此类冲击,甚至一度被贴上落后蒙昧的标签。
二是大资本的打压。
现在高端的医疗设备和重症药物基本都垄断在西方医疗资本集团手里,超高的利润让国内外官僚资本一拍即合,无论是资源分配、政策支持还是广告宣传,西医都占据了绝对优势,而且很多是以医疗法律或产业政策的形式确定下来,这就造成了中医在各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比如民间中医馆无法纳入医保就是其中一例,即便价格低廉方便街坊、疗效显著有口皆碑也很难获得官方认可!
三是中药材的退化。
商业社会中药材的制作大多急功近利,种植上不仅施肥速成,炮制上也不遵古法,农药残留和多次萃取也严重影响药材药性。国家卫健委一位高官就曾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医的衰落根源在于中药材。
四是行医方式独特。
中医讲究辨证,千人千症,千人千方,没有统一的处方和标准,这就要求成熟的中医师需要常年累月地积累总结,无法“速成”,这也是老中医颇受欢迎的原因,因为经验就是水平啊。而由于学习时间长,收入偏低,使得专心、潜心、安心做中医的人并不多,无形之中也造成了中医人才的流失和传承的萎缩。
要让中医在大疫当前有所担当,成为与西医各领风骚的抗疫主力,就必须打破中医发展的瓶颈,大力振兴中医:
第一、要大力宣传中医文化。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并非只是中药和医术,它还是阴阳八卦、五行五术以及天文地理与易经术数的综合,宣传中医文化,其实就是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宣传强身健体的知识,宣传天人合一、顺应时节、阴阳和谐的道理。
振兴中医,就要重视中医文化的普及,就要像抓足球那样从娃娃抓起!一些脍炙人口的汤头歌诀,一些随处可见的本草植物,学会了终身受用,何尝不能作为学生课内外学习的必修课?巴西的球王是从街头足球孕育的,未来不世出的中医大师,必定也是从深受中医文化熏陶的娃娃崛起的!
中医文化的深入普及,可以让百姓树立中医自信,掌握药理常识,明辨真假是非,非常时期不会因为某些专家各执一词而无所适从,更不会因为网上一个无端的谣言而疯狂抢购蒙脱石散。
第二、不要用现代西医的管理模式去管理中医。
中医的历史有几千年,而西医才是近两百年的事,中医博大精深,卷帙浩䌓,西医出现之前中医已经为炎黄子孙保驾护航几千年,并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地实践总结、继承弘扬,才有历朝历代名医大家和经典药藉百花齐放的灿烂局面。反观今日,西医之风压倒了中医,无论是人才培养、医风传承、汤药制作还是推陈出新,中医都有断层之虞、散漫之状与急功近利之忧,其严重的后果大家有目共睹,一个新冠肺炎的辨证定性尚且争论不休,哪里还会有古代医圣一剂药方安天下的本领?
要振兴中医就一定要摈弃与西医雷同的管理模式和门槛准入制度,不要用百年的西方现代医疗文明去约束千年的中华古老医药文明。历朝历代官方对中医都有管理制度,比如隋唐的太医署、两宋的太医局等等,它们对中医的传承与振兴功不可没,共同特点都是收集保护,记载总结、培训授学、传承弘扬!个人认为在这一点上,我们对中医的管理模式可以参考先人,学学他们是怎么让中医发展壮大并普惠天下黎民的,是怎么在百年不遇的大瘟疫面前挺身而出大放光彩的!
第三、让中医回归民间属性。
中医本来起源于民间,流传于百姓,服务于苍生。相比西医,中医有两大传统优势:一个是治未病,一个是便宜有效!这是中医的根,也是中医的魂!如果盲目仿照西医,对中医准入树立一个很高的学历或资本门槛,又或者对中医行业实施与西医同样的定量定性考核指标,那么中医就失去了千百年来亲民、便民、健民的本性。
一句话,要让中医走出体制,要让中药走进乡街,要认可百姓对民间医师医馆的口碑,要让中医以普济天下的初心问诊施治,要对医院无效医疗的疑难杂症,允许病人用医保在中医馆寻医问药!只有让中医回归民间属性,才能拓展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空间,减轻患者不堪负荷的负担,缓解医院因为过度医疗而导致的医患紧张关系,更为中医在民间的传承、人才的孕育与新时代的振兴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