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报社新闻中心
三月九日,台军金门守备队的一名陈姓上等兵突然失踪,当天有台媒报道称这位陈上兵是在前一天深夜跳入海中,向中国大陆游去,并在半路被正在执勤的大陆海警救起。台湾防务部门负责人邱国正当时声称对此事并不知情,还要进一步核实。不过就在三月十三日,据台媒“中时新闻网”报道,台湾当局大陆委员会主任邱太三表示,大陆方面已经通知台湾当局,这位陈姓士兵已在大陆,不过要如何处理这名台军士兵还有待进一步了解与研究。
台湾当局显然是希望大陆将这位陈姓上等兵送回台湾省,“中时新闻网”报道称,台湾陆委会的消息人士表示,台湾当局希望通过“红十字会”或“小三通”(福建省和金门、马祖的小范围通商、通航和通邮)两种模式将这名士兵遣返回台湾。
而到目前为止,我方并未对此事做出任何评价。关于陈姓上等兵游到大陆的原因目前还尚无定论,有媒体认为最近一段时间来台军后勤补给系统出现问题,金马地区的士兵连续二十多天未得到新鲜食物补给,这位士兵忍受不住饥饿这才前往大陆;还有人认为金马地区是台湾当局“以武拒统”的“前线”,一旦两岸爆发战争势必最先受到打击,这位士兵不愿做炮灰,这才向大陆投诚。还有一些台媒称,这位士兵近期感情不顺,又欠下了巨额债务,这才前往大陆。
不管这名士兵前往大陆的具体理由究竟如何,台湾当局都不会放弃要求大陆将其送回台湾并加以惩罚。
因为现在“台军”的战斗意志相当松散,2021年阿富汗亲美政府迅速垮台,当时就有军事专家表示,“台军”的战斗意志甚至还不如阿富汗亲美政府麾下的安全部队。最近更是有日媒报道称,“台军”的军官大都是“外省人”,他们不愿为“台独”而战,超过九成的军官会在退役后前往大陆。尽管台湾省举行的民调显示,超过七成的台湾人“愿意为台湾而战”,但实际上“台军”的征兵计划却连续多年都未能完成。如果台湾当局不能将陈姓上等兵索要回去,并施加惩罚,那么肯定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让更多的“台军”士兵向大陆投诚。如此一来,恐怕不等解放军主动发起攻击,“台军”自身就土崩瓦解了。
目前不少台媒造势,要求陈姓上等兵主动回台,如果现在主动回台,将会被以“擅离职守罪”起诉,最多面临三年的有期徒刑;若再不主动回台,则可能被以“叛逃投敌罪”起诉,最高可判处死刑。
然而这种恐吓只会起到反作用,让这位“台军”士兵更加不可能主动回台。我方虽然仍在研究如何对待这位“台军”士兵,不过此前曾有“台军”士兵向我方投诚的先例,1979年,金门守备队上尉连长林毅夫在夜色的掩护下游到厦门,得到我方的高度重视,被送往北京大学攻读经济学,后来成为世界知名经济学家和世界银行副行长;1981年,“台军”空军少校飞行员黄植诚驾驶一架F-5战斗机向我方投诚,后来被提拔为解放军空军少将、北京军区空军副参谋长;1989年,“台空军”中校林贤顺驾驶着一架F-5E战斗机,突破了十二架台军飞机的围捕向我方投诚,后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从这些先例来看,我方应台方要求,将投奔我方的台军士兵送回台湾的可能性极小。
在过去的几十年,两岸对抗情绪有所缓和,“台军”向我方投诚的事例逐渐减少。然而这位陈姓上等兵如今冒着葬身鱼腹的风险也要游到厦门的行为,充分说明了“台军”目前管理混乱、人心厌战。尽管台湾当局嘴上吹嘘地天花乱坠,但是“台军”士兵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其反对战争、反对“台独”、厌恶“台军”混乱管理的态度。台湾当局先隐瞒、否认此事,接着又歇斯底里地要求大陆送回这名士兵,甚至对其发出死亡威胁,这充分证明了台湾当局内心的脆弱和担忧。显然,虽然台湾当局将大量的希望倾注在“台军”身上,希望他们可以实现其“以武拒统”的野心,但很显然“台军”绝大多数基层官兵并不认可台湾当局的政策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