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报社新闻中心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过程中,中美之间的合作与对抗如何交织?克里和耶伦作为美国的特使,他们的访华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的成果?
克里作为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与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进行了长达四个多小时的会谈。在会谈中,克里提出了五个重要的要求,希望与中国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这些要求包括敦促中国落实2030减排承诺、提出气候索赔、履行减少甲烷排放的国际承诺、重建中美的"例行气候讨论"机制以及施加压力限制中俄正常能源合作。
而在耶伦访华期间,她向中方表达了两个要求。首先,她希望中方三思而行,关注中方的禁令和限制性出口措施,并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其次,她强调中美两国需要加强沟通,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然而,美国试图通过印太经济框架来限制中国的发展,但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与中国合作,例如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受到质疑,许多国家希望从合作中获得实质性好处,但美国并未放开关税或实现区域贸易自由化。
这一事实表明,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包围战略并未完全实现预期,同时,美国本身也对中国有经济需求,无法完全脱钩。克里在访华期间提出了巨额索赔要求,中方直接拒绝了他进入人民大会堂的请求。这显示出中方对克里访华的接待级别有所限制。
此外,克里访华并未达成预期效果,双方没有发布联合公告。中方选择在北京饭店举行会晤,而非人民大会堂,也表明对克里访华的接待级别有所限制。在气候问题上,美国的前后摇摆和出尔反尔的态度引发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对美国的认知转变。
美方声称中国应对国际社会做出经济赔偿,履行碳排放大国的国际责任。然而,中方回应称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制造大国,不应被遏制和打压。这反映出中美之间在气候问题上存在的分歧和争议。
对于克里和耶伦的访华以及相关事情我个人的看法,首先,克里和耶伦的访华体现了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们的到访表明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意愿和决心,并希望与中国展开合作。
这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意义重大,尤其是考虑到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然而,克里和耶伦的访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分歧。其中一个主要分歧是关于责任和索赔的问题。
美方提出中国应对国际社会做出经济赔偿,履行碳排放大国的国际责任。然而,中方强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制造大国,不应被遏制和打压。这显示了双方在气候问题上的立场差异,需要通过对话和协商来找到共同的解决方案。
此外,美国的印太经济框架也对中美之间的气候合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尽管美国试图通过该框架限制中国的发展,但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与中国合作,这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重要作用的认可。
在合作中,中国也需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积极履行自身的减排承诺,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更大的贡献。中美之间的气候问题谈判存在着复杂性和挑战性。克里和耶伦作为美国的特使,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希望与中国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然而,美国的经济包围战略并未完全实现预期,中国与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合作。在中美气候问题的谈判中,双方存在着分歧和争议,对气候索赔和经济责任的认知存在差异。揭示了中美之间在气候问题上的复杂关系,以及各自立场的坚持和争论。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中美之间的合作与对抗共存,需要更多的沟通和努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