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报社新闻中心
为发展本国军用无人机,莫迪下令禁止印度军用无人机制造商从中国进口零部件,轻易做到了美国做不到的事情,但结果却很无奈。
长期以来,中印两国关系一直处于比较微妙的状态。除了在两国边境地区制造冲突与纠纷之外,印度还长期在贸易、科技等领域针对中国。许多有中国背景的高新技术公司在印度都受到莫名其妙的罚款与打压。而在最近,印度又将目光转向无人机市场,要求印度军用无人机厂商禁用中国零部件。
据路透社报道,4名印度国防工业官员近日表示,印度近几个月已经禁止了该国军用无人机制造商,使用中国厂商制造的无人机零部件,理由是印度安全部门领导认为中国制造的无人机通信、镜头、无线电传输以及操作系统等部件可能存在所谓的“安全漏洞”,影响印度开展情报搜集工作。
印度官方禁止无人机使用中国零件,实际上是对印度2020年生效的一项政策的补充,该政策旨在分阶段限制无人机进口。2014年,印度推出“印度制造”政策,试图发展本土制造业。2020年,为加强军事制造能力,印度官方发布101种武器进口禁令,固定翼迷你无人机赫然在列。到了2022年,印度进一步收紧无人机的进口限制,禁止进口除了用于研发以及国防安全目的之外的外国无人机。
印度目前如此重视军用无人机制造能力,是基于军用无人机愈发重要的战略地位。无论是2020年爆发的纳卡冲突,还是2022年爆发的俄乌冲突,都无可辩驳地向外界展示了军用无人机对于战争进程的重要作用。因此国际社会对于军用无人机的重视程度逐渐高涨。在此背景下,印度方面计划加强本国军用无人机的制造能力也是可以预期的。
不过计划是一回事,能否真正做到又是另一回事了。尽管“印度制造”政策已经推出多年,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反映在无人机制造领域,印度的生产水平还比较落后。即使印度政府已经向无人机制造领域投入了约合1400亿人民币的资金,其中75%的资金都留给了印度本土企业,但无人机制造能力依然有限。
一家总部位于班加罗尔的印度军方小型无人机供应商的负责人曾表示,该公司的供应链中,有70%的零件都来自于中国。而如果从其他国家采购这些零部件,对方还是会从中国进口。印度官方的禁令极大地推高了军用无人机的制造成本。这名负责人的表态反映的是印度国内无人机制造业面临的窘境——缺乏无人机制造的专业知识,以至于不得不依赖国外企业。
但印度官方似乎并没有意识到禁令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禁令已经生效了数个月。这一点连美国都无法做到。此前有消息传出,美国军方发现一个比较尴尬的情况,几乎所有F-35战机都使用了中国零件。为了寻找替代品,美国军方曾一度禁止从中国厂商进口相关零部件。但找了一圈之后,关于这一事件上的炒作突然哑火了,没人在谈及这一话题。美方似乎已经默认F-35战机要继续使用中国零部件。相比之下,印度方面的态度就要强硬得多,不仅推出了相关禁令,还持续生效了数月之久。不得不说印度方面做到了美国做不到的事情。
但拒绝先进且成熟的技术是有代价的,印度军方无不抱怨地表示,如果印度所有军用无人机制造商都严格执行禁令,那么印度军用无人机的性能或将比不上民用无人机,并且产量也会大幅减少,影响印度军队的训练。由此看来,拒绝中国的零部件之后,印度方面只能接受无奈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