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报社新闻中心
中国近期出席了第18届东亚峰会,表达了在东亚地区继续推动开放发展和合作共赢的决心。我国认为,东亚地区近几十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迎来了重大机遇,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引擎。
中国也强调了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指出在当前形势下,东亚峰会应坚守其定位,为地区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支持对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进行必要和合理的改革,以避免其成为大国或富国的俱乐部。改革应该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安理会内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为更多秉持公正立场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机会参与安理会的决策。
中国表示支持针对非洲国家的安排。安理会改革事关联合国的未来和所有会员国的根本利益,各方应维护联合国大会作为安理会改革的主要渠道的地位,并通过民主协商达成广泛政治共识,以寻求综合解决方案,同时兼顾各方的利益和关切,解决包括安理会成员国数量、权利和义务等五大类问题。
古特雷斯秘书长在会上强调了安理会改革的重要性,这一提议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改革安理会将有助于增加联合国的代表性和合法性,使其更能够有效地应对全球挑战。印度,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重要地缘政治地位的国家,被认为是一个有望成为常任理事国的热门候选者。然而,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各国之间的协商和妥协将是关键因素。
美国总统拜登和印度总理莫迪在G20峰会前的会晤中达成一项协议,美国表示支持印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一协议的背后是双方对加强印美关系和合作的意愿,以应对共同的全球挑战。然而,协议中也存在对印度不行使否决权的要求,这反映出了美国对安理会改革的立场,即希望常任理事国在特定情况下不行使否决权,以促进安理会的决策和行动。
印度选择将国名更改为“巴拉特”的决定在国内外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一决定受到了不同政治派别和国际社会的反应。国内,一些人认为这是为了消除英国殖民时代的痕迹,提升国家认同感,并表达对古代印度文明的尊重。然而,反对党等一些政治势力则批评政府试图通过国名更名来分散国内问题的注意力。在国际关系层面,这一决定可能引发与巴基斯坦等国家之间的争议,因为“印度”这个名称的使用涉及到地缘政治和历史问题。
印度外长苏杰生在回应媒体时表示,“印度”这个名称是由英国殖民者引入的,具有奴隶制象征,因此被视为历史上的一种符号。近年来,印度国内一直有声音呼吁更改国名,其中在2020年,一些人向印度最高法院提出请求,希望修改宪法,将“India”一词替换为“婆罗多”或“印度斯坦”,以弘扬本土文化并激发自豪感。莫迪政府最近也积极推进“去殖民化”进程,包括提出了全面修订印度独立前刑法典的计划,以删除有关英国君主制的相关内容。这一系列举措旨在减少英国殖民历史在国家身份和文化认同中的影响,以重塑印度的自主性和文化传承。
莫迪还揭幕了印度建国三杰之一苏巴斯·钱德拉·鲍斯的花岗石雕像,进一步推进了去殖民化的进程。苏巴斯·钱德拉·鲍斯在印度独立斗争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常常被视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英雄”。王德华指出,近年来,印度采取了一系列去殖民化措施,包括修改宪法、将首都的“国王大道”更名为不同的名称,并建立了钱德拉·鲍斯的雕像等。他表示:“从这些举措可以看出,莫迪在政治和社会事务中积极展现‘印度特性’,希望通过激发民众对印度文化的尊重来推动国家各个领域的发展。”
最近,有报道称美国可能会以入常名额为诱饵,吸引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这一举措旨在加强美印之间的合作,并使印度更倾向于支持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然而,这个问题相当复杂,涉及到多个因素需要仔细权衡。
首先,印度和中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候选国。尽管美国提供入常名额可能对印度有吸引力,但这也将加深与中国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身份上的竞争。中印关系复杂而敏感,两国在领土争端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因此,印度是否会接受美国的邀请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印度是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对自身地位有着清晰的思考。印度渴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强国。但印度并不会单纯屈从于美国的意愿,特别是在军事领域上。印度对自身国家安全的重视与对华关系的平衡,都使得印度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更加慎重。
在G20峰会上,经济发展问题更应该是一个更为重要的议题。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面临着诸多经济挑战,需要加大努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印度也需要与其他国家合作,寻找更多的发展机遇。
尽管拜登政府在各种场合向印度承诺支持其入常,但必须记住美国的政策往往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美国之所以支持印度入常,是因为印度必须满足美国的需求。如果印度不能满足美国的需求,那么所谓的入常将只是表面上的承诺。拜登政府再次表态支持印度入常,意味着印度需要在谈判中拿出更多的利益作为交换,否则入常的问题可能并不容易解决。
印度考虑更名为“婆罗多”或“巴拉特”,以彰显自信崛起,摆脱历史枷锁,但这一决定并非轻松,需要谨慎处理。联合国已在等待通知,因为中国两个邻国或许也会改名。这一举动可能在国际舞台上引发“连锁反应”,如巴基斯坦可能考虑改名为“印度”,以反映历史地理联系。国名更改需经过国内程序并通知联合国,凸显了国际政治中国家形象的演进。
另一方面,印媒关注到消息引发热议后,巴基斯坦媒体提出将国名改为“印度”的可能性。印度新德里电视台报道称,这一说法源自社交媒体账号“南亚指数”,消息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讨论,甚至有评论称,这或将引发更多“连锁反应”,如阿富汗可能考虑改名为“巴基斯坦”。这显示了国名更改可能对整个地区的国际政治格局带来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