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配合、固定战术和“画圆战术”,反映着不同的文化源流!
编辑:焯阳 文/李晓波
篮球比赛中,我们都希望打出团队配合,打出整体篮球。可真打时到底该如何打?这就是战术问题了。篮球运动的战术配合发展至今,经历了基础配合、固定战术和整体移动机动战术三个发展阶段,也体现了人们对篮球运动规律和本质的认识有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无序到有序的认识过程。 最早的配合就是基础配合,来自美国,至今依然还有很多球队在打,当然也还有很多球队连这个都没打过,一上来就单打独斗到底,你拿球你打,我持球我打,你打打,我打打,他打打,球队一盘散沙,毫无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的打基础配合的球队,也显得配合单一,要么只会掩护,要么只打策应、要么只打突分,要么只有传切,四种基础配合的整体衔接、兼顾统筹做得不好。说到底,毕竟是基础配合,你非要拿去整体作战,效果肯定不是很好。基础配合只管两三人之间的配合,另外三四人如何配合难以达成。但基础配合却起着基础性作用,可以衍生出各种整体配合和团队篮球打法。
第二阶段的配合就是固定战术配合,是在基础配合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五人之间的配合,也是针对基础配合的无序应运而生的,具备有序性和整体性,但缺乏系统性和协同性,由无数套固定配合组成,依据防守变化或者进攻被识破后择其单个使用。一开始是用于掷界外球,后来慢慢演变为阵地进攻中的常规套路,一套不同于一套,目的是解决基础配合解决不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固定配合多来自欧美,中国是借用而来。固定配合是固定的配合,有明确的移动路线,有不变的移动路线,在此基础上随机而变,欧美文化的基因决定了他们的战术多为固定配合,且善打固定配合。中国与之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行为习惯不同,所以不擅长打固定配合,几十年实践下来已被无数的失败证明。
第三阶段是整体移动机动配合,融四种基础配合于一体,“一体四种基础配合”,或者叫“四位一体”,若加上战术口诀,可以叫“五位一体。这种配合具有整体性、系统性、有序性和协同性,我们称之为体系篮球。“画圆战术”就是中国特色的整体移动机动进攻战术体系,符合体系篮球的四大特性,即整体性、系统性、有序性和协同性。体系篮球在NBA如过去的马刺、勇士等,在欧洲如西班牙、塞尔维亚等,在男美如阿根廷等。篮球传入中国100年(1995年)时,中国云南昭通,创立了这样的体系篮球,创立者为草根篮球人李晓波。这是对中国篮球乃至世界篮球的一大特殊贡献,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以及行为习惯创造出来的体系篮球,具有很强的中国文化哲学特色,符合中国人的技术特点和身体条件,最适合中国人打好篮球,展示其智慧和艺术。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世界篮球诞生以来篮球战术发展的三个阶段的战术历程,不同战术背后是文化的差异与不同。基础配合是篮球配合的基本元素,既可以单独使用,更可以组合使用,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组合使用,都设计到各国各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哲学积淀和行为习惯。欧洲的团队文化使其创立了“以集体为中心”的整体性极强的固定配合,美国人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文化使其创立“以个人为中心”的简单实用的团队固定打法。中国在没有创立出属于中国特色文化的体系篮球之前,都是学习借鉴甚至照搬照抄欧美固定配合套路,实践证明,水土不服。自“画圆战术”创立以来,中国篮球吸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的“天人合一”整体观和“方圆之道”哲学思想,创立“以团队和个人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为中心”的整体移动机动进攻战术体系“画圆战术”。
有不变的移动路线?基础配合无序而难控,不能把控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难以实现制度设计,没有战术口诀可供引领;固定战术具有明确严格的移动路线,一是一,二是二,一般不得随意变通,且变通空间不大,否则就叫战术执行力不强,可以把控整体性和有序性,但缺失系统性和协同性,不可能有战术口诀进行引领;“画圆战术”由于是易经思维,既有基本移动路线,又有变化路线,一是一,一还能是二,二可能是三,规范中具有变通性,变通中讲究约束性,束而有序,乱而不乱。体系篮球的四性即整体性、系统性、有序性和协同性皆具备。
基础配合尽管有移动路线,但因仅设计两到三人,五人运行时,杂乱无章,呈现无序状态;固定战术受西方文化影响,以形促形,以形达形,只有一条不可逆的移动路线,机械固定,不可变通;“画圆战术”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影响,自组织特征鲜明,以意领形,以意促形,移动路线既讲规范,又善变化,两条移动路线之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具有可逆性,无头无尾,无始无终,顺时针来,逆时针去,横向拉扯,纵向切割,智圆行方,辨证统一。在“画圆战术”中,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变是绝对的!基本移动路线也有无数的变化,变化路线更是变化多端,两者互联互通,变化无穷,唯有战术口诀能引领其起承转合,战术口诀成为“画圆战术”的灵魂与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