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匠心——翰墨丹青写人生 伍嘉陵

来源:世界报新闻中心 2020-03-16 14:44

匠人匠心——翰墨丹青写人生 伍嘉陵  


ͼƬ1.jpg

一方砚台,数支毛笔;沉浸笔墨,年久月深;笔法自然,墨色生韵。书画,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伍嘉陵,中国著名书法家、画家。勒流翰墨的发起人,顺德书坛的领军人物。耄耋之年,始终在躞蹀攀援。


2019年8月17日,墨海微澜——伍嘉陵从艺70年作品展在顺德区博物馆揭幕展出,共展出伍嘉陵从艺70年来的60多件诗、书、画、印代表作以及积累多年的手稿、信函、照片、书籍等资料,展览时间持续至9月18日。
 ͼƬ2.jpg

本次展览吸引了来自广东省、佛山市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等区内外众多书画艺术机构、社会团队及书画名家的到场祝贺,著名画家陈永锵、郭子良,书法家纪光明、连登等,以及顺德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负责人何鸿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宇恒、勒流街道党工委委员江霞等区、街道相关领导为本次展览剪彩揭幕。今年92岁高龄的伍嘉陵是顺德最早的中国书协会员,也是中国将写意鳙鱼入画的第一人,并荣获中国文联颁发的“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60年”荣誉。他发起成立的“勒流书法研究会”,成为了全国第一个进京办展的农村业余书画组织,由此树立了“勒流翰墨”文化品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顺德人。


揭幕仪式上,专为本次展览拍摄的纪录片《匠人匠心——翰墨丹青写人生 伍嘉陵》首次对外播放,片中90多岁的伍嘉陵先生笔耕不辍、精益求精的艺术精神感动了在场的所有嘉宾。走进顺德区博物馆二层书画展厅,伍嘉陵从艺70年的诗、书、画、印代表作以及珍贵的手稿、照片等资料一一呈现在观者眼前。有书法爱好者表示,此次作品展十分难得,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ͼƬ3.jpg  
除了书画作品,展厅一角还同步播放纪录片,较为全面地为大家呈现伍嘉陵先生70年来的艺术修行及成果。同时,顺德区博物馆以展览为契机,开展公共教育系列活动,引导青少年儿童认识书法、国画等知识。


何鸿佳表示,在顺德历史上,诗书画印都能够达到这样高水平的艺术家,真是绝无仅有,在现阶段举办这个展览,能够呼吁顺德文艺界向伍嘉陵先生学习,学习他孜孜不倦、谦虚好学、诲人不倦的精神。
ͼƬ4.jpg

现场,伍嘉陵先生还向顺德区博物馆捐赠了《黄萧养造像之一》、《王晦闻造像》、《香飘北国》、《池边鱼嬉》四件作品,以实际行动丰富顺德区博物馆的藏品资源。


小时侯的伍嘉陵家境贫寒,读过六年私塾,受私塾老师的启发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即使生活极其困苦,他仍然醉心于王羲之、米芾、颜真卿等名家字帖,临摹数十载从未间断。60-70年代,他抄写伟人诗词和语录以作练习,书法技艺就在那样艰苦的岁月中日渐成熟起来。
ͼƬ5.jpg

1979年,北京发出筹备“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征稿通知,分配给广东的入选名额仅有22个。广东省书法篆刻研究会(省书协前身)主持评稿,伍嘉陵和他的好朋友蔡任平崭露头角,作品成功入围。在著名书法家秦咢生的鼓励下,伍嘉陵发动书法爱好者,在当时勒流公社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1980年端午节成立了“勒流书法研究会”,这就是全国第一个农村业余书法组织。1984年,勒流书法研究会又进京举办全国第一个群众性书画展览,全国轰动。展览时,画坛巨匠李可染为勒流翰墨亲笔题写会名,费新我、启功等书画泰斗也到场观展。
ͼƬ6.jpg

上个世纪90年代,70岁高龄的伍嘉陵“跟自己过不去”,再挑战自己,以工笔创作了一系列的鲮鱼水乡画。为了把鱼画活,他在家里养着一些鲮鱼,每天长时间与鱼儿们朝夕相对。他说:“平常人60岁作工笔画很难,因为太耗体力了。我画起来也很辛苦,例如画鲮鱼的鳍,每条线从开始到结束,画的时候要摒住气,画完才可以舒一口气。”


伍嘉陵老师做人内敛稳慎、低调柔实,做事一丝不苟、认真努力。他研习书画大半个世纪,成为了全国知名的书画名家。除了书法作品入选“全国一届书展”外,他的篆刻作品先后入选“西泠印社全国二届评展”、“国际第四届评展”;工笔画《蕉鱼图》获得中国文联和《人民日报》社主办的“首届华人艺术大展”铜奬\,并获“华人艺术家”称号等荣誉。新中国成立60周年,伍嘉陵老师还荣获中国文联颁发的“从事新中国文艺创作”证书和奖章。


开国上将张爱萍给伍嘉陵题下条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这位书画大匠的初心!

相关阅读
© 2023 世界头条 http://www.sjtef.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粤ICP备20231387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32360391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