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所至,画生活——澳门世界报专访当代禅意画家汉先生
本报记者 西彦
突如其来的疫情连续了数月,毫无疑问,疫情已经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世界,不论是人们观察世界,还是内省自我,视角一定与之前有了太多的改变。
世界正变得前所未有地纷纷扰扰,更多的未知,更多的焦虑、更多的无所适从。素以禅意画著称的汉先生,心有顿悟,创作了一批与疫情有关的禅意作品,其中《有一座山叫钟南山》、《雨水》、《暂时在家好好呆着,疫情一好,就带花去找你》等作品,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为此,本报记者对汉先生进行了专访。
《世界报》记者:在这次疫情爆发时候,您创作了一幅画给我印象很深叫“《有一座山叫钟南山》”据说还被许多媒体发表,您当时为什么要创作这幅作品?
汉先生:我这幅《有一座山叫钟南山》,被许多媒体发表,如省美协、市文联及搜狐等一些重要媒体都有发表,当时疫情正是非常严峻的时候,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奔赴武汉疫情一线,非常让我感动,有许多艺术家也在画钟南山院士的肖像,我当时看到有文章题目就是《有一座山叫钟南山》, 我看到这个题目瞬间触动了我的内心,我觉得钟南山院士太伟大了,我觉得如果只是画他的头像还远远不够体现他的那种无畏、舍我的精神,他更像一座巍峨的高山,屹立不倒,托起天使之城,所以我就创作了那幅《有一座山叫钟南山》,创作应该有感而发,随心而动,心随意动。
《有一座山叫钟南山》
《世界报》记者:您作为禅意书画的代表人物,是怎么理解“禅”与“书画”的;这其中有什么哲学溯源吗?
汉先生:我喜欢禅的事物,“禅”是一种基于“静”的行为,“禅意”超然物外,静询内心。现代社会为什么大家越来越喜欢禅意的东西,因为内心焦虑是现代社会的通病,我喜欢用书画来表达我内心的一些思考,喜欢用最少的素材来作表达,追求一种空灵与张力,追求意境的表达及思想的感悟,与禅所追求的意境与悟道不谋而合,“禅”与“书画”自然融合了,让人不由产生一种超然脱俗、豁然世外之感,能给人带来安宁与快乐,直抵心灵深处。哲学是对生活的一种反思,有了反思,人类就想记录、就想表达,自然就有了哲学与文学、绘画的结合。远在唐代的时候就有许多文人和文人画家在玩禅画,像王维,他参禅悟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观色悟空、以动显静,立足于空性的立场,生动活波地创造出动静相宜、色空圆寂的禅境。
《非常特别的雨水节气,苍天这下的不是雨,而是血和泪》
《越过山丘,发现大家都在家等候》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炉火正旺,煮个茶》
《世界报》记者:书法对于汉先生来说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会选择书法来表达自己的?
汉先生:对于我来说,书法不只是书写记录,更是一种表达我的心灵、思想观念和我审美趣味的一种媒介,我是个比较叛逆的人,我觉得就像陈炳佳老师说的,祖上的优秀传统是我辈的光荣,但不应是负担,其实我们可以大胆一点、任性一点,不给自己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写出我自己喜欢的味道就行,书法我更注重字的笔画的构成、对比,及文字本身思想含义的表达,让作品有灵魂,没想到有那么多人喜欢我的作品,因为书法本身是一种艺术,艺术本身就具有独立性,不是需要人人都喜欢你的作品,我也不喜欢去迎合谁,一切随缘就好,随波逐流对于我来说是极为痛苦的。
也不是说我刻意来选择书法来表达自己,而是书和画本来是一家,很自然的事情。
书法《无限未来》
《世界报》记者:您写字到底是写什么呢?书法和您生活有什么样的缘分和关联呢?
汉先生:刚才我说了,写字对我来说是一种个人审美趣味的表达。
小时候我学画画的时候我父亲经常和我提到诗书画、诗书画,那时候小,理解也不深刻,那时候觉得照着字帖、写得端端正正就好,不知道诗书画原来是非常紧密的一体,后来慢慢觉得诗、书、画三者更是密不可分,尤其是在中国画里。作品的意境、美感,需要诗、书、画三者好好结合,诗是意念,画的素材选择、书法的笔画、笔触、构成表现,都是和意念相连的,是灵魂的表达与选择,现在书法是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和我日常吃饭、睡觉一样,三天不写就手痒。
书法《下田去》
《世界报》记者:您是一位隐藏于世的当代画家,如何调节好书画与生活的平衡?您会考虑作品商业化吗?
汉先生:我觉得书画是我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是我记录生活、感悟生活的一种方式。我不急于将作品的商业化,一切随缘吧~,目前多花点时间在创作上比较好,也希望有更多人能看到我的作品,能与有缘人带去共鸣与快乐就好。
《女神就是女神,宁愿长点膘,也不外面飘》
《世界报》记者:据我了解很多行业大咖如蔡澜先生、陈幼坚先生等收藏了您的作品,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汉先生:首先非常感谢喜爱我作品的支持者,这里面有行业大咖,有书画爱好者,他们也是我创作的动力,能给大家带去美与快乐及感悟,我觉得就是艺术作为社会性的一面。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收藏我作品的人缘由不尽相同,我沒有细想和深究。但我想肯定是因为某种触动,如果我的作品能带给收藏者触动和感悟,我就很满足了。
《听琴图》
《世界报》记者:对于喜欢书画的人群,您有什么想对大家讲的呢?
汉先生:艺术是没有标准的,记得千万不要严肃看待艺术,听从自己内心,放开玩就好。
艺术虽无标准,但一定要随心而动,不要无病呻吟,故作恣态;也不要为玩而玩,跟随盲从,失去了自己的态度。艺术应真诚、感悟、随心而发,没有想法我甚至几个月不画一幅画。
《世界报》记者:您觉得什么样的作品是好作品?
汉先生:从某个角度来看,我觉得自己喜欢的作品就是好作品。能让人触动心灵的就是好作品。
《世界报》记者:最后再问您一个问题,您为什么叫“汉先生”呢?这是个很有趣的名字。
汉先生:其实我本名叫严汉光,因为我是湖南人,讲着一口流利的湖南塑料普通话,哈哈。虽然来广州生活近18年了,但是乡音难改,因为我“严”字总是发音不准,常常需要解释是哪个字,常常闹笑话,后来有了微信,需要填写名字,我就截取了我姓名中的第二个字“汉”,汉先生就这样命名了。其实汉先生的“先生”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对德高望重的老先生的那个“先生”的意思,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容易让人记住的普通称谓而已。
《暂时在家好好呆着,疫情一好,就带花去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