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多舛的大头娃娃,T-34坦克换装85mm炮的曲折过程

2020-05-06 16:12

命运多舛的大头娃娃,T-34坦克换装85mm炮的曲折过程
来源:军武视界


从列宁格勒的虎式说起
1942年底,德国国防军第502重装甲营接收到了首批虎式坦克,这种坦克拥有极为厚重的装甲和一门威力巨大的88mm主炮,它将很快成为盟军坦克车组们的噩梦。然而现在的502营可根本没有考虑这些。这些虎式坦克,我们姑且称之为极初期型,还带有浓厚的实验色彩,其搭载的是很不可靠的迈巴赫HL 210 P45发动机,这种发动机采用铝合金缸体,最大功率650匹马力,但由于虎式坦克56吨以上的车重,再加上东线的泥泞地形,导致极初期虎的发动机常常发生故障。

图片1.png

被缴获的100号虎式,这是苏军首次接触这种坦克

朱可夫亲自视察被缴获的坦克,随后苏联对这辆虎式进行了大规模展出
所以502重装甲营的极初期虎式似乎并没有响应德军寄予的厚望,而是出师不利,很快就在1943年初被苏军缴获了两辆,其中一辆编号为100的虎式还受到了朱可夫的亲自参观,这两辆虎式被苏军作为战利品宣传了一段时间后就被拿来进行打靶试验,随后苏军发现,随着虎式坦克的出现,苏联一直引以为傲的T-34和KV坦克相比虎式已经失去了优势。

作为靶车的100号虎,苏军对其进行测试后认为苏联现有坦克已经落后,必须尽快进行升级
苏军的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印证,在1943年的库尔斯克会战中,一辆虎式坦克在第一天就击毁了两门火炮和13辆T-34坦克,随后的两天内,这辆虎式坦克又接连干掉了两台T-34坦克和两台SU-122,三辆轻型坦克。在整个堡垒行动中,这台虎式坦克单车干掉了30辆苏军坦克28门火炮,这辆虎式坦克是武装党卫军LSSAH师第13坦克连3营的一号车辆,战术编号1331,而指挥这辆坦克的就是著名装甲王牌米歇尔·魏特曼,而这时距离他成为虎式坦克这张才仅有几个月时间。

库尔斯克会战中魏特曼驾驶的1331号车,1331是第13坦克连3营1号车辆的意思
不成熟的T-34M和T-43方案
让我们再把时间线拨回到1943年初,苏军在缴获这辆虎式坦克并对其进行射击测试后发现,以现有的苏联坦克没有办法抵挡德军的虎式,不仅如此,当时正在研制的T-43坦克也没有能力抵挡,此前乌拉尔重型车辆制造厂(UZTM厂)就曾经对T-34的升级改造进行研究,并推出了T-34M改造方案,其搭载了一个六边形的铸造炮塔和全新的5速变速箱,以及扭杆式悬挂,然而由于战局的恶化,这款改进型号却并没有量产,它的遗产是1943年开始大规模装备的六边形炮塔。

T-34M的木质模型,它虽然并未量产,但其六边形炮塔却被沿用了下来
T-34M改造方案失败后,莫洛佐夫团队又研制了T-43坦克,T-43坦克有一个更大的铸造炮塔,全新设计的车体。但由于苏联对德军坦克认知的不足,T-43坦克仍然使用76.2mm主炮,不用说虎式坦克了,当时德军的四号坦克也开始逐渐换装43倍径的75mm主炮了。就是在缴获了这辆虎式坦克后,T-43方案被紧急叫停,苏军迅速下令对T-34坦克进行紧急升级,以应对德军的虎式坦克。

T-43坦克仍然使用76.2mm火炮,面对虎式坦克显得非常吃力
大炮塔还是小炮塔,这是个问题
同一时期,苏联中央炮兵设计局也对85mm坦克炮展开了研究,他们以1939年研制的85mm高射炮为蓝本,研制出了新型坦克炮D-5(虎式坦克的88mm坦克炮也是源自于高射炮,很显然苏德双方对于紧急研制高初速坦克炮的想法倒是非常一致)。D-5坦克炮分为T-34坦克搭载的D-5T和SU-85坦克歼击车搭载的D-5S。随后183厂就对T-34坦克搭载85mm坦克炮的方案展开了研究。

搭载D-5S反坦克炮的SU-85坦克歼击车
可就在这时,苏军和坦克设计人员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以莫洛佐夫为首的坦克设计师们发现,为搭载六边形炮塔的T-34坦克加装85mm火炮是非常困难的,当时他们测试了三种坦克炮,分别是D-5T、S-31和S-53,其中D-5T是最有希望安装到T-34坦克上的,经过一系列测试后。设计人员们发现,要在T-34坦克上安装85mm坦克炮,至少要将炮塔座圈从1420mm扩大到1600mm甚至更大,但苏联军方却根本等不了这么久,他们执意要在六边形炮塔内安装D-5T火炮,正是因为这一分歧,导致数个月内设计师们都绞尽脑汁想要将D-5T火炮安装到六边形炮塔内。

搭载D-5T火炮的T-34/85(112厂)
不久后,112厂(高尔基厂)终于研制出了能够搭载D-5T坦克炮的炮塔,随即迅速开始生产搭载D-5T火炮的T-34坦克。这种坦克我们姑且称之为T-34/85 极初期型。这批搭载D-5T火炮的T-34坦克从1944年1月到4月共生产了约250辆。

搭载ZIS-S-53坦克炮的T-34/85(183厂)
另一方面,搭载新型坦克炮的炮塔也在研制中,这次的主炮选择变成了S-53、S-50和LB-1。随后选定S-53主炮,分别在炮塔座圈为直径1420mm的小型炮塔和1600mm直径的大型炮塔上进行测试,随后苏军一致认为T-34坦克应尽快装备S-53主炮。1944年1月,搭载S-53主炮的T-34/85被正式登记成为苏军的新装备,然而这时的T-34/85还压根不存在!可以想象当时的苏军对于新型坦克有多急迫。
过度强调易生产性带来的弊端
新坦克的生产工作被确定下来后,苏联中央炮兵设计局立即下令第92工厂开始准备生产S-53主炮。在1944年1月末,搭载S-53的T-34/85坦克终于生产出了两辆。这两辆坦克中,有一辆仍旧使用了旧式六边形炮塔,也就是说,直到这时苏军仍然愚蠢的坚持要使用小型炮塔,结果进行一系列测试后,苏军认为,使用大型炮塔的T-34/85要远比使用小型炮塔的T-34/85优秀的多,这时T-34/85的设计才最终敲定。

1944年,一辆驶过虎式的T-34/76坦克,虽然虎式坦克的性能强大,但面对苏军潮水般的进攻显然还是很吃力
从T-34/85的研制经历我们可以看出,极端强调可靠性和易生产性有利也有弊,好处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制造出大量的装备。但是极端强调可靠性带来的发展上的停滞或极端简化往往也会造成不小的问题,在如此紧迫的情况下,执意使用六边形炮塔造成T-34/85的研制周期过长,浪费了数个月宝贵的时间,总体来看效率反倒更低。

采用六边形炮塔的T-34/85 mod1943,显然在这么小的炮塔内装入85mm炮是很不切实际的
另一方面,极端强调易生产性甚至还会造

相关阅读
© 2023 世界头条 http://www.sjtef.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粤ICP备20231387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32360391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