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点穴,一剑封喉!记者近距离接触火箭军巡航导弹新装备

来源:世界报新闻中心 2020-10-05 17:49

千里点穴,一剑封喉!记者近距离接触火箭军巡航导弹新装备
央视军事   转载编辑:段敬裕

 


国庆期间
央视军事记者走进
火箭军巡航导弹第一旅
钻密林、上战车
近距离探秘大国长剑
了解火箭军新装备


火箭军巡航导弹新装备
强!快!狠!

据火箭军巡航导弹第一旅某发射营营长李跃介绍,新装备的特点可以用三个字概括,强、快、狠!

突防强、打得准,可使用多种先进制导方式和抗干扰技术,可实施精打要害破敌体系任务。

 
反应快、打得远,具有接令即打、打完即撤的能力,能杀敌千里之外。

 

功能多、打得狠,具有智能化、集成化、信息化的特点,能根据打击目标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战斗部实施攻击,更好实现“千里点穴,一箭封喉!”


导弹快速转载吊装

操作要精确到毫米

但是,随着新装备集成化提高,一个号位可能要联动多个号位。每一个号手都要掌握更多岗位的操作技能。所以,好装备要用好,还要下苦功夫多训练。

央视军事记者现场体验新装备如何实现导弹转载吊装。

 

这项操作要求转载号手借助吊车和牵引绳等工具,把数吨重的导弹和导弹发射箱精准架设在一人多高的发射车上。

这个课目就好像给导弹发射车“上子弹”,是导弹顺利发射的前提。虽然这些巨型“子弹”身材魁梧,但呵护起来却要格外细心,很多操作必须精准到毫米。

 

这是因为发射箱虽然很大,但卡扣往往却只有一个手掌大小。这就要求操作号手在转载过程中必须准确无误,一次到位,确保发射箱平稳起吊。

 

此外,为了在真实的战场环境中更好地保护自己,转载操作往往在暗夜微光条件下进行,这对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转载操作号手来说,在操作中磕碰擦伤都是家常便饭。

 


新装备集成化升级
既是驾驶室也是操作室

想要掌握“千里点穴,一剑封喉”的绝技,只重视快速装载这样的“外在招式”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苦练“内功”。而火箭军新装备能够做到快速反应、一击制敌,奥秘就藏在导弹发射车的驾驶室里……

 

登上导弹车、坐进驾驶室,央视军事记者注意到,从外面看车头很大,但坐进驾驶室的第一感觉却是局促,感觉被各种电子设备包围了。
这是因为在装备转型升级后,这里不仅是驾驶室,也是导弹发射车的操控室。

 
▲ 记者王居蔚在导弹车驾驶室里


新装备将指挥通信、导航定位、火力诸元、电机控制等系统高度集中在一起,通过车载局域网实现指令传输、信息交互,最终在指挥长面前的终端上实施监测,控制整个作战流程,可以通过一键操作实现导弹的快速发射。


军人的字典里没有节假日

只有枕戈待旦、坚守战位

辛苦了,东风快递!


监制 | 刘一鸣

主编 | 徐蕾莹

记者 | 王居蔚 李板程 吴慧彤 刘东雪 段太勋

胡湘雄 叶涛 宋文超 罗盛轩 刘天翼 朱聚华

郭欣鑫 刘一江 起应高

辑 | 张聪

视频编辑 | 伊凯新

©央视军事

相关阅读
© 2023 世界头条 http://www.sjtef.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粤ICP备20231387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32360391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