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撑不住了!
人民政商网 转载编辑:段敬裕
一年一度的国庆黄金周来了,但是今年的情况有点不一样。
大陆这边,风光独好。
随着疫情逐渐控制,预计“十一”将有6亿人次出行,各大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报复性消费真的来了,几万的酒店瞬间被秒光。
然而同属中国的香港,却撑不住了。
首先,生意被打残,年轻人街边乞讨。
9月24日,香港大公报实地走访,发现昔日人山人海的购物胜地,如今游客“清零”,生意完全被打残。
“从街头望到街尾都只有几个人影,连交通灯的滴答声都变得格外清晰。”
奇货可居的奶粉,现在50一罐都无人问津。
在铜锣湾、旺角区等CBD,化妆品店纷纷挂上“结业清货”招牌,背负巨大房租压力的老板甚至急哭了。
“本地客根本不能与内地游客的购买力相比,光靠做本地客生意,连交租都交不起!”
生意不行,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被迫上街乞讨。
其次,旅游业停摆,巴士变“坟场”。
香港旅游发展局8月14日发布了一份数据:
今年上半年,香港游客数量下降了95%。其中7月份整整一个月,内地仅有5709人次到香港旅游,对比去年同期的500多万,暴跌99.9%。
没有内地游客的香港,旅游业全线停摆。
在靠近葵涌货柜码头的一个临时停车场内,近千辆旅游巴士静静“躺”了半年多时间,被香港称为“旅游巴士坟场”。
最后,企业叫苦不迭,被迫改行。
旅游业的停摆,给上下产业链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与旅游密切相关的住宿业彻底“冰封”,很多酒店开始“转型”求生。
位于香港红磡的嘉里酒店,以前是网红打卡之地,提前几天都订不到房间。
现在,它门可罗雀,被迫改成了共享办公室。
在上游,香港迪士尼乐园愁眉紧锁。9月23日,香港政府宣布,特区收回迪士尼二期用地。
对此,迪士尼毫无办法,官方仅仅回复了4个字:震惊!失望!
在下游,不计其数的餐饮企业更加惨淡,关店、转让成为了他们唯一选择。
总之,失去大陆游客后,香港经济正在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他们撑不住了!
那么,香港今时今日的境地是怎么造成的?被称为“东方之珠”“购物天堂”的香港,是怎样把一手好牌打成这样的?
第一,当然是××。
最近几年,港D势力兴风作浪,尤其是去年,各种纵火、各种打砸,各种作死。
去年双十一,一个内地游客在旺角被暴徒袭击了足足5分钟,被打得满脸鲜血,身上的钱包财物都被洗劫一空。
这只是其中冰山一角,更多事件这里按住不表,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网上搜一搜。
旅游的目的虽然是游玩,但在游玩前还有两个更重要的前提:
首先是安全,其次是尊严。
香港连这个最基本的需求都保证不了,内地人有病花钱去挨打挨骂?
事实上,早在疫情爆发之前,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就公开表示过:2019年8月,内地赴港游客拦腰斩断,单月损失120亿港元。
港D势力把经济搅黄后拍拍屁股走了,700多万香港人成为最后的买单人。
第二,疫情是香港经济恶化的直接推手。
背靠大陆,香港的“战疫”本来可以做得更好。
但是他们抄错作业了。
首先,香港人自己过度追求自由,不戴口罩满世界跑。
其次,香港防疫举措不如大陆雷厉风行。
目前公认的抗疫良方有两剂:严格隔离和大范围核酸检测。
香港怎么做的呢?
它虽然规定入境人员隔离14天,但却是居家隔离,入境后自行回家,公交地铁任君选择。另外,香港只隔离当事人,家人却可以随意出入。
毫无疑问,这种隔离方式只图个形式,起不到任何防疫效果。
第三,是我要说的关键,香港已经全面落后大陆,尤其是互联网。
互联网很好地帮助大陆控住了疫情,而香港在这方面手足无措。
我们以健康码为例,大陆在几家互联网巨头的帮助下,很快就推出了绿码。有没有潜在威胁,需不需要隔离,一目了然。
而香港的健康码,从2-3月份就开始研究。
特区政府几乎每个月都会宣布,健康码最快下个月推出。第一个“下个月”过去了,第二个“下个月”过去了,第三个“下个月”过去了……
如今半年多过去了,健康码仍然遥遥无期。
没有健康码,那些满世界跑的人在香港畅通无阻,香港第二波、第三波疫情就是这样爆发的。
有人说:这么大的香港,难道连个健康码都做不了?
我很负责任地告诉各位,香港就是这么魔幻,它根本没有开发健康码的人才。
这是因为:
首先,香港人信奉地产,尤其是金融危机后,资本基本退出了互联网创业圈。10多年来,创业者始终找不到资金发展,这成了香港互联网的死结。
其次,香港程序员待遇基本垫底,如果大家留意到的话,就会发现他们程序员起步工资大概是1万-1.2万港币。
这个工资不到阿里、腾讯的一半,比华为差得就更远了。
在房价、物价奇贵的香港,程序员要么改行,要么直接来大陆发展。
留在香港的程序员,不要说跟北上广深比,就连大陆一些二线城市都比不上。
这就丝毫不奇怪,为什么香港的健康码迟迟没办法上线。
所以我们看到,因为理念、眼光的短视,再加上人才匮乏,香港根本没有从上到下的互联网产业链,更多的是恶性循环。
看看那些互联网巨头,华为、阿里、腾讯、美团、京东、百度、小米、拼多多……哪里有一家姓“港”?
如今的香港,有的是摩天大楼,有的是天价物业,有的是琳琅满目的奢侈品。
它一边是望房兴叹的老百姓,一边是纸醉金迷的享乐主义,哪里有半点值得骄傲的地方?
只希望我们大陆汲取教训,千万不要步香港的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