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红包小故事
世界報-世界頭條 社長:蔣知昆
執行總編:張曉暉 副社長:邱躍進
編輯:段敬裕
去年圣诞节,在香港外国记者俱乐部的晚会上,一群老外正端着酒杯在热议着什么……IPPF的秘书长,在香港已有40年的美国知名老人Joel将我这样介绍:这是我的中国老友汤姆谭,你们正在谈的热点人物Richard Muller与他也是多年的故交。
“是吗?”老外们异口同声。其中一位更是质疑:Richard曾任过美国驻港总领事,香港美国商会总裁,而且是香港回归前后这三十来年在港的美国大佬级人物……汤姆谭怎么可能与他有交集呢?
于是,我品了品杯中的香槟后,用湖南口音的英语把他们带进了我的回忆……
那是1993年的大年初一,我在珠海宾馆任职小经理。根据广东的风俗,春节期间一听到“恭喜发财”,上司应给下级派“利是”已婚的应给未婚的发“红包”,彼此互相祝福,以求新年大吉大利!
那天阳光明媚。宾馆内外,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崭新的红地毯,从九龙喷池边经大堂正门口的梯阶一直铺到了邓小平曾下榻过的“玫瑰苑”。我们事先已接到市委接待办的通知,该日还有中央级首长“驾到光临”。
我刚进宾馆大堂,就被前台的同事们“缠住”了,西装口袋里原准备好的二十多个红包被派得一个不剩。我正要离开,感觉有人仍在拽着我的裤子……低头一看,原来是两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姑娘:大的约五六岁,小的也就三四岁,她们伸着小手,在向我“讨”红包呢!
我只做了个“没有了”的手势,小的眼睛霎间就红了……大的主动安慰妹妹并牵着她的小手,仰着脖子彬彬有礼地把自己和妹妹的名字告诉我,并补充道,她俩是美国人,很高兴第一次来到中国过“中国年”……
我俯下身子自我介绍是该酒店的经理汤姆大叔,并主动留给她俩一张名片:“你们待在这儿别动,我去趟办公室取红包,马上就回。”
当我赶回酒店大堂时,只见那俩姐妹面对着一个试图哄劝她俩离开的外国中年女子不依不饶地哭着嚷着:“we're waiting for Uncle Tom ... we're waiting for the red bags he promised. ”(我们在等汤姆大叔……和他答应给我们的红包)
见到我如约送来了红包,两个可爱洋娃娃立刻破涕为笑……那个洋女人向我表示了感谢的同时强调,她是这两个孩子的妈妈。她有一个小小要求:是否也可以得到一个红包?
我笑着解释道:原本不可以,因为她已结婚且还生了孩子。但看在这两个可爱姑娘的份上,特别是看到他们第一次到中国过中国年,破例也送她一个红包,祝他们中国之行开心愉快,大吉大利!……
正说着,只听到远处传来警笛声,宾馆门外有人在喊:“首~长~到!”
由于平时训练有素,早已在大堂待命的宾馆经理级以上的主管们与“仙女迎宾队”的美女们自动沿红地毯站成整齐的两排,形成“夹道欢迎”之势。
我因要加入经理欢迎队列,赶紧向美国母女们告辞。匆忙之中只记得孩子母亲把一张名片往我手中一塞:“汤姆,若有空到香港,请联系我们!……”
职业化的酒店管理生涯让我养成了一种习惯:每天晚上就寝前,一定要把当天交换过的名片要再“温习”一遍,以便下次见面时能“因记住了对方的姓名”而获得好感或亲切感,从而为宾馆赢得更多的客源和商机。
那天晚上,在一大把名片的温习中,只有一张印有美国驻香港总领事穆奕乐的名片令我费了不少神:绞尽脑汁地回忆既想不起来也对不上号。按理来说,这么重要的人物,我是不可能会忽略掉的啊?!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回家之前一直在宾馆忙碌,也就是说,这张美国总领事的名片一定是在珠海宾馆内交换到的……
于是,我直接向珠宾前台拔了个电话,查询美国驻港总领事有没有入住本宾馆?对方回复:美国驻港总领事没来,但他的夫人及两个孩子昨晚被市外事办安排住进了我馆的枇杷苑别墅……
我立即回想起上午那两个在大堂找我要红包的美国小姐妹以及她们的妈妈匆忙中塞给我名片时说的那句“客套话”。经过核实:果然是她们!只是大年初二即次日她们会坐上午十点的船返回香港。
我当即把“情况”电告张倩玲总经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两次受到邓小平接见的特区风云人物)。她非常重视,并如此这般给我布置了任务。
次日上午八点半,张总在我等几位经理的陪同下,带着花篮和果篮,亲自登门拜访了美国总领事夫人,那俩姐妹高兴得不停地喊我:Uncle Tom!Uncle Tom!
……
一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美国驻香港总领事穆奕乐(英名全名Richard Muller)的亲笔信,感谢我在繁忙的工作期间,还能特别照顾两个外国陌生小孩子在中国过年时的感受。他注意到,红包里虽只有一张面值两元的人民币,但它却代表着中国人民的传统友善和美好祝福!他相信这红包经历将会作为儿童时代的美好记忆,永远陪伴他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两个月后,我收到了一封穆奕乐亲自签署的请柬:他将于次月某日正式访问澳门,邀请我作为他在中国大陆唯一的一位私人朋友出席他在澳门东方大酒店二楼主持的答谢酒会,注明要求穿深色正装或晚礼服。直到这时,我才知道,美国驻港总领事馆的业务管辖范围还包括了澳门。
我如约参加了这次“答谢酒会”,同时,也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他除了把我隆重介绍给了陪同他访澳的美领馆全体官员外,还把我隆重介绍给了末代澳督韦奇立将军夫妇。韦奇立将军又把我一一介绍给了他的葡澳官员。临别,穆奕乐让我转告张总经理,他已力荐他美领馆的官员和家属到珠海度假或工作首选珠海宾馆。
“哇,太精彩啦!” 刚才与我还不熟的外国“嘉宾”仿佛一下子被我的故事拉近了距离,纷纷要与我“cheers”(碰杯)。这时,我的老友Joel做了个蓝球赛事“暂停”的手势:“女士们,先生们,等我补充一段结尾之后,你们再决定是碰杯还是 干杯不迟……”
Joel的补充好像在烈火上添了一瓢油:“其实,更牛的还在后面呢。汤姆谭1994年9月定居香港。半年后,他内装有钱包和身份证的手提包在九龙某酒店谈生意时被窃。尽管该酒店协助汤姆谭报了警,但由于他是新移民,资料本就不多,加上电脑还未普及等原因,核查起来确实比较麻烦,负责补发身份证的香港入境事务处官员说起码要等候一个月……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汤姆在我好友罗伯特的办公室试着给Richard Muller打了个电话。没想到,Richard直接把电话打给了末代港督彭定康……结果,汤姆谭在第三天上午就领到了补发的香港身份证!哈哈,别忘了,汤姆手提包被窃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话音未落,这群老外一仰脖子干了杯中酒后,纷纷要求与我交换名片合影留念。
……
Tom(健哥)
2018年大年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