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國際基建論壇注澳復甦動力/論壇探討疫後基建拉動經濟發展
来源:澳門市民 转载:世界報-世界頭條
社長:蔣知昆
執行總編:張曉暉
副社長:邱躍進
編輯:段敬裕
複合版
包含2篇報道,分別為:
1.特首:國際基建論壇注澳復甦動力
2.論壇探討疫後基建拉動經濟發展
特首:國際基建論壇注
澳復甦動力
不斷完善粵澳基建互聯通
利人員貨物高效便捷流動
【2020年12月02日-星期三-澳門新聞】由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共同主辦的「第11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今起一連兩日舉行。行政長官賀一誠\表示,相信論壇將為本澳經濟復甦注入動力,對國際業界提振信心、凝聚共識,共同攜手應對挑戰,推動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第11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今起一連兩日舉行,行政長官賀一誠\等嘉賓主持開幕儀式。
論壇開幕儀式今假澳門威尼斯人3樓宴會廳舉行,賀一誠\、中聯辦主任傅自應、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中國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署理特派員王冬、立法會主席高開賢、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會長房秋晨、澳門貿促局主席劉偉明等出席主禮。
行政長官賀一誠\
賀一誠\在開幕儀式致歡迎辭時表示,論壇在中央政府鼎力支持和特區政府通力合作下,成為在澳舉辦的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展會活動之一,更成為澳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的重要平台。他強調,澳門特區政府高度重視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始終把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作為深化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合作的橋頭堡和重中之重。隨著未來澳門輕軌橫琴連接線等跨境基礎設施的建成和開通,相信粵澳兩地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將會不斷完善,更加便利人員和貨物的高效便捷流動。
創新投融資模式
解決資金缺口
行政長官賀一誠\參觀北京建工集團展區
他指出:特區政府將充分發揮自身獨特優勢,不斷增強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功能,在推動自身經濟復甦和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的同時,為國家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不斷豐富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內涵。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
王炳南致辭時表示,今年疫情使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資本避險情緒持續升溫,使國際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受到衝擊;但通過國際合作加快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的國際大趨勢不會變。針對促進國際基礎設施合作高質量穩步發展,他提出4點建議,一是更加積極開放,加強基礎設施國際合作;二是深化互聯互通建設,服務區域經濟融合發展;三是創新投融資模式,解決基建市場資金缺口;四是堅持創新引領,推動「新基建」與傳統基礎設施建設融合發展。
柬埔寨國務大臣兼公共工程與運\輸部大臣 Sun Chanthol透過視頻致辭。
柬埔寨國務大臣兼公共工程與運\輸部大臣Sun Chanthol表示,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能創造就業機會、提升國民經濟和加強地域聯繫。對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而言,基建所需的大量資金是一大挑戰,而由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計劃及機構,對發展中國家的基建有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中巴走廊創和平
經濟增長希望
巴基斯坦中巴經濟走廊事務局主席 Asim Saleem Bajwa透過視頻致辭。
巴基斯坦中巴經濟走廊事務局主席Asim Saleem Bajwa表示,中巴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大專案和試點專案。5年來,在中巴經濟走廊框架下有22個建設項目,涵蓋公路、鐵路、機場、火電、水電、可再生能源、瓜達爾港、經濟特區等領域。面對新冠肺炎,中巴經濟走廊所有項目持續推進,為創建一個和平、經濟增長的未來帶來希望。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會長房秋晨(右一)陪同行政長官賀一誠\(中)巡館。
論壇首日舉行以「挑戰與機遇並存:後疫情時代國際基礎設施發展展望」及「團結與協作:共同促進國際基礎設施穩步發展」為主題的論壇、「第六屆中拉基礎設施合作論壇」及「內地-澳門『一帶一路』工商專業委員會交流會」,吸引42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家單位逾1000人出席,其中包括32個國家駐華使節,20多個國際金融機構,61家ENR全球最大250家國際承包商,以及眾多工程裝備、國際諮詢、工程服務等產業鏈企業的高管率團出席。同場發布了《「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2020)》和《「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報告(2020)》。
論壇探討疫後基建
拉動經濟發展
【2020年12月02日-星期三-澳門新聞】「第十一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今日開幕,在首場舉行的主題論壇中,以「挑戰與機遇並存:後疫情時代國際基礎設施發展展望」為主題,邀請國內外業界精英探討當前全球經濟社會的發展要如何面對前所未有的諸多困難和挑戰,隨著疫情好轉,各項經濟社會活動逐步恢復,基建投資作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望迎來新的發展。
今日首場舉行的主題論壇探討後疫情時代國際基礎設施發展展望。
首場主題論壇今日上午假澳門威尼斯人宴會廳G-L舉行,邀請尼日利亞駐華大使Baba Ahmad Jidda、巴基斯坦駐華大使Moin ul Haque、新開發銀行副行長兼首席運\營官祝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副行長(主管政策和戰略)Dr. Joachim von Amsberg、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蔣亞非、卡特彼勒公司全球副總裁陳其華擔任主講嘉賓。
祝憲在論壇中表示,目前很多新興經濟體國家在公共衛生、醫療方面的支出急劇擴大,預測至今年底,全球債務將創造新的紀錄達到277萬億美元,意味著債務與GDP的比值將達到365%。「有危便有機」,由於現時實行低利率,對於發達國家而言,他們的零利率甚至負利率大大減少政府的借債成本,經濟增長的反彈更有助於降低負債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5年之後,債務比率將會逐漸穩定甚至下降。
數字化技術
改變商業活動增效率
現時,全世界都在思考如何與新冠疫情作鬥爭,尤其是新興經濟體的國家,應要著眼於轉型經濟,讓經濟變得更加智能、綠色及具有可持續性。祝憲指出:在目前複雜的局勢中,數字基礎設施、數字化技術讓更多企業在疫情期間可正常運\作,利用技術手段讓員工遠程辦工,數字化正改變商業活動;實現綠色經濟,有助提升效率。在疫情爆發之後,作為多邊國際金融機構,會向成員國提供經濟復甦的支持,未來更會幫助新興經濟體的發展中國家,推動數字化的基礎設施、綠色融資以及後疫情時代的衛生體系建設。
周勇在發言中提出一個不變、兩個挑戰和3點建議。不管風吹雨打,世界基礎設施的需求不變,一定要充滿信心。兩個挑戰:世界經濟出現不同程度的衰退或穩定性,給部分國家帶來很大壓力;疫情對國際交流帶來嚴重影響,致使工作來往效率降低。至於3點建議,一是對於基礎設施政策需維持穩定性,特別在困難時期,不要隨意調整政策;二是相互間的合作一定要加強信心,愈是困難愈需要抱團取暖;三是要共同推動融資,作為中建集團,也是在海外「一帶一路」進行的主力軍,他相信未來基礎設施的空間非常大。
數字基建
可帶動上下游產業增長
蔣亞非指出:在後疫情時代,數字經濟將進一步加速發展,數據成為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通過大數據的使用,引導實現資源的快速優化、配置與再生,實現經濟的高質量,預測2025年,全球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到23萬億美金。數字經濟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全球有170多個國家已經發布數字經濟的國家戰略,過程中相信離不開基礎設施的數字化,這在後疫情時代有重大的意義,包括在短期可推動經濟復甦,中期則能穩定經濟,實現經濟增長的新動能,長期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數字基礎設施不僅是拉動經濟,也會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的高速增長。
蔣亞非稱,以5G為代表的數字基礎設施將迅速支撐投資,支撐更多民生應用和行業數字化,預計今年5G將帶來4800億人民幣的直接經濟產出和1.2萬億的間接經濟產出,這一數字將在2030年達到6.3萬億和10.6萬億。
市民日報版面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廣告合作聯繫郵箱:2978481686@qq.com
新聞线索聯繫郵箱:846252303@qq.com
聯繫地址:澳門上海街175號中華總商會大廈16樓E室(世界報社)
聯繫電話:00853-28881389
傳真:00853-28228392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