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上帝太远,离东方太近

2021-12-27 21:26

离上帝太远,离东方太近

——论南亚大国的雄心与尴尬

世界头条 3.jpg

作者:张 庆

888.png

世界报社新闻中心

一、印度是南亚大国,也是世界大国,是对中国具有挑战性的近邻。

世界上有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中国,另一个就是印度。打开世界地图,无论从亚洲还是从世界的视角,印度都可以称得上是妥妥的大国。

首先是国土面积,有近三百万平方公里,在全世界排名第七位。其次是人口数量,接近十四亿,几乎和中国不相上下。然后是GDP,2020年印度GDP为2.6万亿美元,世界排名第六位,仅次于英国的2.7万亿。最后看看军事力量,印度陆军有140万人,坦克4700辆,空军有战机2000多架,海军有军舰150多艘,另外有导弹、卫星、潜艇和少量核武器。

综上所述几个主要指标,在南亚印度简直就是巨无霸的存在。印度不止体量大,野心也大,从1947年立国起就不断地对内对外用兵,企图实现大印度联邦的梦想。1951悍然出兵,逐步侵占了所谓麦克马洪防线以南的藏南地区。1961年赶走葡萄牙,夺占果亚、达曼与第乌岛。1975年吞并锡金,让这个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偏安一隅的小国,从此消失在世界地图。此间还和同期立国的巴基斯坦大打出手,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将其肢解为东西两块。能打的打,能吞的吞,不能打不能吞的就利诱控制,比如不丹、尼泊尔、斯里兰卡,还有印度洋的马尔代夫,这些南亚小国基本上都在新德里的阴影之下瑟瑟发抖。尤其是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那次,印度竟不顾国际道义和该国的巨大损失,对尼泊尔实施了严厉的封锁,其不齿行径令国际社会为之侧目。或许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的一句话就能露骨地表明印度的野心:印度要么不做,要做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东方大国的有声有色是艰苦奋斗谋发展,而南亚半岛这位老兄,他的有声有色是想一口吞下半边天,建立起梦幻般的印度大联邦。在他眼里,巴基斯坦是不应该存在的,喜马拉雅的一众小国,早就应该成为它的几个土邦,至于北边那片雪域高原,最好也纳入麾下。

二、印度有实力,有野心,但中国有格局,有原则。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不管是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还是1987年的中印军事对峙,都以印方认怂而告终。1962年那场对印自卫反击战,被西方称为“一场快刀切黄油的战争”,仅仅几天功夫解放军便逞横扫之势,其中战斗英雄庞国兴的那句“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更成为了军魂式的总结!六十年代这场战争,让印度从五十年代亚非拉国家不结盟运动中形成的领导地位一落千丈。1987年又发生了中印边境危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印度自恃在七八十年代经济有所发展,在军备上捷足先登,陆空两军对我西藏军区形成明显优势。尤其是从前苏联采购的米格25高空高速战斗机,飞越喜马拉雅山脉如入无人之境。当然,当年南疆对越十年轮战还在进行之中,客观上也给了印方可乘之机。但这场危机最终在俎樽折冲中消于无形,没打起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国际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不像六十年代那样与美苏同时交恶,国际环境大为改善。还有一点就是中方在主权问题上硬碰硬的坚决态度也让印方不得不三思而行。三十年后中印边境又开始不平静起来,2017年洞朗对峙和平解决没多久,2020年双方又在加勒万河谷发生械斗,当然结果无一例外,东方大国还是胖揍了南亚大国一顿。

中印的边界争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长期存在。原因有三个:

一个是边界问题形成的历史复杂性。比如印度所坚持的麦克马洪线,在我们看来就是一个侵略者的无耻主张,而对方却认为是对前殖民帝国理所当然的继承。

另一个是中印双方都是大国,都有要价的资本。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棘手问题,都是大国就意味着都有实力,都不会轻易让步,当然也不会轻言战端,可话又说回来,一旦开火就是惊天动地举世皆惊。

第三个就是国际间普遍认为大国之间应该有缓冲区,但中印没有。这个好理解,都是大块头,天天枪对枪炮对炮的,没有隔离开来不发生点摩擦都对不起这架势。比如中俄之间有蒙古做缓冲,俄美之间有白令海峡做缓冲,波罗的海小国则成了欧盟与俄国的缓冲区,这也是俄罗斯坚决抵制北约东扩的原因。中印之间其实是有缓冲区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一众小国就是天然的隔离带。但不幸的是,野心勃勃的印度把这个隔离带给拆除了,没有了缓冲地带的中印两个大国,就开始进入一种面对面的相对不稳定的摩擦状态。

三、台海有变,印度一定会掺和搅局,以图趁火打劫。

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逼近美国,美国在穷尽政治、经济、军事手段无效的情况下,一定会加大台湾牌的出牌力度,而一直将台湾问题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后障碍的中国大陆,必然会加大统一力度,武统的时间节点呼之欲出。

个人认为,一旦大陆对台用兵,最可能介入的国家有两个半,两个是指美国和印度,半个指的是日本,因为日本被美国拴着,不算完全意义上的主权国家。美国的干涉一定会发生,邓公早就指出,如果不是因为美国台湾问题早就解决了。说得再直白点,美国其实就是造成至今两岸分裂的最大推手,为了维持其全球霸权和地缘战略,大陆武统的时候白头鹰一定会强势介入,至于介入的方式和程度,则和中国大陆的统一方式、统一力度和统一决心密切相关!1996年为了打击陈水扁之流的台独分子的嚣张气焰,大陆展开大规模军演,美国嗅到了某种不寻常气息,立即调派两艘航母抵近威慑,其军事干预的嚣张可见一斑!2016年在所谓的“南海仲裁案”结果出来后,为了阻止中国在南海造岛,美国又调派两艘航空母舰过来震慑,但今时不比往日,中国海军三大舰队精锐尽出,硬生生逼退了白头鹰的航母舰队!

针对美国的武装干涉,中国一直都在做着反介入的军事准备。同样,对西南方向可能出现的趁虚而入也不可不防!中国武统台湾之时,印度极大概率会介入,理由有几个方面:

第一,印度一直以来都是政治投机主义与军事冒险主义相结合的国家。1955年的万隆会议,印度博取了独立国家不结盟运动领袖的美名。与此同时,作为老东家英国在南亚衣钵的继承者,印度一方面作为英联邦成员取悦西方世界,另一方面也和前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眉来眼去,不断游走在上世纪两大阵营之间,八面玲珑唯利是图,毫无原则性可言。军事上更是一有机会就侵略扩张,除了吞并控制临近小国外,从1947年建国开始就和巴基斯坦大打出手,直至第三次印巴战争将巴基斯坦肢解为东西两个国家为止。对中国印度一样虎视眈眈,1951年派兵入侵达旺地区,此后几年趁中国处于恢复经济和抗美援朝的困难时期,在西南边境大力推行前进政策,不断蚕食,直至吞并了麦克马洪线以南、传统习惯线以北九万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区。即便在1962年爆发的中印边界战争中被中国打回原形,也依然在1987年利用其局部军事优势和中国在南疆对越轮战的时机,企图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冒险,虽然最后被外交化解,但时至今日,两国依然在边境线上摩擦不断。可以肯定地说,一旦大陆对台用武,拥有百万大军且和中国龃龉不断的印度,必然会露出政治投机和军事冒险的本色!

第二,一旦大陆对台湾用兵,美国必然会支持拉拢印度在西线牵制中国。印度的老东家是英国,自身也是英联邦的成员,经济的出口市场和投资方也大都在西方,这就决定了印度和西方有庞大的利益捆绑。只要美国提供军事和经济方面的支持,印度迷之自信就会再次膨胀。就像洞朗对峙期间印度军方扬言:现在的印度已经不是以前的印度了,完全有能力打赢两场战争!言里话间把中方的克制与忍让当成软弱了。在后来的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印军之所以敢主动袭击,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在明里暗里的支持也脱不了干系!

第三,1962年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胜利之后,印度不但没有反思自己的过错,反而对中国的敌意更加加深。这就决定了,一旦有机可乘,印度一定会趁机扳回一局。2017年中国在洞朗地区修路,印度已经胆敢先发制人越界阻拦,一旦台海开战,GDP已经成长为世界第六、武装了众多西方和俄罗斯先进武器的印度,一定会将其视为可趁之机!迄今为止,即便去年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受到重创,印军依然没有改变在边界线上重兵屯守咄咄逼人的态势。2021年11月,印度国防参谋长拉瓦特就公开宣称:“中国是我们今天最大的敌人,而不是巴基斯坦。”甚至在中印第六次军长级会议上也狮子大开口地提出不少过分的要求。有这样敌意深重、不断增兵挑衅的印邻,在台海战事中从中国背后捅上一刀,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第四,印度的国情决定了执政党没有远见之明,只能从对华的强硬中煽动民粹,博取选票。最耐人寻味的一幕就是,在去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之前,印度总理莫迪公开承认,中国并没有实质地越界侵占印度领土,希望为两国紧张的边界形势降降温。但旋即引起了国内各派势力的强烈批评,指责他软弱投降。很快莫迪就改了口风,也开始指责中国来显示政治上的强硬立场。已经连任并雄心勃勃推行多项改革的老莫迪都不得不跟随印度国内的政治风向起舞,可见对华强硬并制造边界危机已经成为印度各主流政党争取民调的不二法门。另外,疫情期间印度国内的防疫和经济一塌糊涂,印度人民党急需将困境转移视线,利用边境冲突大做文章就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政治选项!这些因素决定了无论哪个政党上台,对华冒险的动机都是存在的!

第五,印度的国防颇具实力。目前印度的军事实力排在五常之后,常年维持着一支一百多万人的军队,虽然武器装备参差不齐,但仍然有实力和中国掰掰手腕。从地理条件上看,边境线离印度平原很近,印方在兵力投射方面占有天然地利。虽然青藏铁路已经开通,运20和直20等高原运输作战飞机也已陆续装备部队,但广袤的青藏高原和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对于中方调兵遣将仍然是一大难题,运输补给和驻军巡防并非易事,这也是印方敢于利用地理之便不断挑衅的原因之一。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我军虽然势如破竹,但也无法顺势收回被印度侵占的藏南地区,后勤无法跟上,攻得下未必守得住就是一个严酷的现实!

四、中国应对印度可能介入的反制策略:有备无患,软硬兼施!

综上所述,中国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时,一旦台海烽火事起,印度必然会蠢蠢欲动,这是中国在用兵台海之时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峻现实。那么中方应该如何反制呢?

第一,在中印边境厉兵秣马,平时可以机动调防,关键时刻重点扼守,让印度偷袭无门,知难而退。

第二,效仿当年毛主席在胡宗南进攻延安时的谋略,直接摊牌,公开揭露对方的不轨图谋,要求印度不要趁火打劫,否则后果自负。这是个份量十足的政治炸弹,如果印方主动去引爆它,那么不但在世人面前暴露了印方的真实面目,也为中方在结束台海战争之后大反攻收复藏南留下伏笔!这样雷霆万钧的政治警告,足以让印度执政当局仔细掂量掂量!

第三,在台海战事爆发前的任何一次边境摩擦,都以强硬态度回击,让其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从而在关键时刻不敢轻举妄动。如果说2017年的洞朗危机我们采取了比较柔和的处理手法,那么在加勒万河谷的冲突我们就没那么客气了,虽然是冷兵器肉搏,但也直接干掉对方二十几个,这说明我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并付之行动了!1939年苏日爆发的诺门罕战役就是一个很好例子,在这场双方都没有正式宣战的远东战役,苏联的钢铁洪流把日军打到怀疑人生,从那以后,整个二战时期再也没有觊觎西伯利亚之心!

第四,必要时也向印度抛出一点诱饵。任何军事冒险的目的无非是政治和经济利益。美国可以利诱怂恿印度,我们也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比如向印方提出,在中国统一之后愿与其扩大政经合作范围,更加灵活地处理边界问题,甚至支持其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等等。虽然在入常问题上印度被五个常任理事国耍了个遍,但关键时刻做为一个交换项也未尝不可。

总地来说,中国和印度并没有根本性的矛盾,也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中国目前的主要挑战是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他们现在对中国的打压可以说是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现阶段对印度既要防,也要拉,更要敢于打!在中国崛起阶段,印度的一些小动作中国可以忍,也可以不斤斤计较,但一旦触及中华统一大业的红线,就等同于和西方沆瀣一气联手制华,那么中国绝无客气可言!如果印度胆敢在台海战事中趁火打劫,以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先进军备,也不失为一个在统一台湾之时顺便解决藏南问题的历史性机遇!

历史会向哪个方向发展?十年之内见分晓!在座诸君都是见证人,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张 庆

                       9.png

相关阅读
© 2023 世界头条 http://www.sjtef.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粤ICP备20231387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32360391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