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夏

编辑:段敬裕来源:人民网 2022-05-05 18:44

来源:人民网   转载编辑:段敬裕

e6a9305e7c661f23030edcc200e14500.png

微信图片_20220505184301.png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今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立夏。作为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代表着季节的转换,标志着万物由生到长的转折。此时,气温渐升,暑气渐显,林间枝繁叶茂,一片莺啼蝉鸣,悠长的夏日款款到来。


图片

   天地始交 万物并秀




据《历书》记载:“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提到:“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处的“假”,即为“大”,春天播种的植物到此时都已长大,世间万物进入生长旺季,大地一片欣欣向荣。


以五天为一候,古人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这个时节,田间和湖畔的青蛙开始鸣叫,热情欢迎着夏日的来临;气候变暖,生活在潮湿泥土里的蚯蚓,也爬出来翻动着掘土;阳光明媚的乡间,野菜蔓藤争相攀爬着、生长着。

微信图片_20220505184316.jpg


夏天,往往是阳光充足的,是热烈似火的,是昂扬向上的。文人墨客往往将这份热情与热爱表达在诗词中。“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宋代的曾几走进山林,不仅树荫浓郁,山水相宜,更有黄鹂啼鸣,声声悦耳;“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宋代翁卷走入田间,看着忙碌的农人们插秧种田,抓住这大好时光,期待着好的收成;“小荷贴水点横塘,蝶衣晒粉忙”,明代张大烈走近池边,看着满塘新荷,花丛中蜂蝶正忙,好不惬意。


图片

    尝鲜饮冰 称重保健



春去夏来,季节的变化带来了一系列生活上的改变,因此在立夏之时,出现了一些有趣的民间习俗。


“立夏见三新”“立夏尝新”,是流传至今的一项民俗。具体的“三新”,往往因地域的不同而不同,但都是应季应时的新鲜食材。比如,苏州人会将樱桃、青梅和麦子纳入食谱,此时,酸酸甜甜的樱桃正熟透,再用青梅煮上一壶酒,惬意地饯春迎夏,享受时光。此外,有些地区还会吃上一碗仪式感满满的“立夏饭”,安徽人往往会用嫩蚕豆或豌豆,与鲜笋、肉一起煮成糯米饭。

立夏之时,天气渐渐炎热,人们会开始喝上一些降温的冷饮。据明代《帝京景物略》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编氓得卖买,手二铜盏叠之,其声磕磕,曰冰盏。”清代《春明岁时琐记》中也有记载:“(立夏日)市中敲铜盏卖梅汤者,与卖西瓜者铿聒远近。”可以看出,从古至今,人们都爱通过饮冰、饮酸梅汤、吃西瓜等方式来消热解暑。

微信图片_20220505184327.jpg


美食固然好,但也不能过量食用。在民间,有的人会在立夏日进行称重,以此观察身体的变化,防止疰夏。清代《清嘉录》中有记载言:“家户以大秤权人轻重,至立秋日又称之,以验夏中之肥瘠。”清代秦荣光也在《上海县竹枝词》中写道:“立夏称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称人”,一般是以传统秤杆称,即在秤钩处悬上一把凳子,大家轮流坐上称重,司秤人则边打秤花,边讲着吉利话,祝福大家健康过夏。

微风习习,夏日初现
立夏
带来的是生活的热情
生命的力量
你,准备好迎接它了吗?


责编|翟巧红     编辑|张素玲
来源|人民网 刘微 海报:羡江楠



微信图片_20220408181452.gif


相关阅读
© 2023 世界头条 http://www.sjtef.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粤ICP备20231387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32360391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