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報章8月18日社評摘要

来源:香港新聞網 2025-08-18 09:27

世界报社新闻中心(香港讯)

香港新聞網8月18日電 香港報章8月18日就時事熱點發表社評。

《文匯報》:多元推展愛國教育鼓勵青年奮進奉獻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在社交平台發布《施政‧再報告》第四集影片,強調特區政府會繼續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日常學與教之中,厚植學生家國情懷。推行愛國教育是每個國家的應有之義,是光榮自豪的使命,近來特區政府透過展覽、升旗禮、交流、比賽等活動,將愛國情感注入青少年的心中,學校、社區團體等各界,也應積極配合特區政府,廣泛推行愛國教育工作,增進青少年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在特區和國家高質量發展中作出更大奉獻。香港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的形式日趨多元,既有學校的教育,也有社會的氛圍營造,為正本清源、加強學生由衷愛國愛港發揮重要作用。在國家和香港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特區政府與社會各界可以構思更多元貼地的方式,特別是迎合青少年活潑好奇的特質,帶領他們親身體會內地的山水建築,拍攝中華文化的紀錄片分享體會,在“遊山玩水”中細味中華廣袤大地,在和平恢弘的國度中尋找自己的國民身份認同,見識祖國的進步,未來更加奮進,報效國家、服務香港。

《大公報》:黎智英無任何投訴 反華勢力自打嘴巴

自黎智英案踏入結案陳詞階段後,外部勢力也開始了“最後的瘋狂”,完全無視事實只顧炒作黎智英案的“健康問題”,還誇大到黎智英“時日無多”云云。事實是,黎智英每日獲得醫療檢查,他本人也沒有任何投訴。然而,美國政府、CNN、“無國界記者”卻無視本土醫療崩潰、監獄性侵醜聞,造謠抹黑香港司法,盡顯“雙標”本色。這不但只是一場打着“人權”旗號的鬧劇,更是對法治的公然踐踏。自黎智英等涉國安案件開審以來,總有一班人排隊入場霸佔公眾席,美其名曰“旁聽師”,卻不時喧嘩起哄、聲援被告、粗口辱罵、恐嚇法官、主控官或證人,當押解被告的囚車離開時,這班人再搖身一變為“送車師”一路“護駕”。究竟其目的是單純的關注司法程序,還是想干預司法程序,實在不得不惹人懷疑。說到底,法庭理應由控辯雙方透過“以法論法”的形式來判斷被告是否有罪,任何參與者包括旁聽人士,都不應用任何方式企圖干預或破壞這個過程。如今黎智英案進入最後大直路,所有證據已經清楚還原出案件的真相,外部勢力再多的威脅也不可能恐嚇到法庭,更妄想可以藉由操弄“健康問題”這種小手段來干預香港司法。

《星島日報》:極端天氣常態化 應對須多管齊下

今個月,香港接連受到多個颱風及相關雨帶影響,在短短十多天內5度發出黑雨警告,其中一次更維持了逾11個小時,不論以單日或是整個月的降雨量計算,均打破了逾百多年來的8月份紀錄。在最近幾次黑雨,部分市民則批評政府未有“超前”預告停工停課,令不少打工仔女在黑雨當日整天都“心掛掛”,不知需否中途急急上班,部分人則在掛黑雨前已出門,變成“進退兩難”。

展望未來,預計極端天氣會來得越來越頻繁和具破壞力,香港的應對工作必須精益求精。首先是繼續加強善用創新科技,天文台最近引入名為“風烏”的人工智能天氣預測系統,據報準確度表現理想,未來是否可以更廣泛地應用,以至取代部分現有人手及電腦等儀器,為納稅人節省一些公帑呢?日本及台灣除了同樣多風多雨,還不時發生地震,民眾的應對天災意識和知識明顯比香港強,家中一般都備有簡單的防災物資。這方面特區政府須加強工作,但同時亦不能只靠政府,一般市民、企業、團體等也須出一分力,各司其職,多管齊下地推動。簡單如加緊清理屋苑的渠口垃圾,僱主與僱員預早商量好極端天氣下的上落班安排,或起碼不要專揀橫風橫雨時才去行山或追浪等,已能助己助人。(完)

【編輯:骆文韬】



相关阅读
© 2023 世界头条 http://www.sjtef.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粤ICP备20231387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8671382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