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為北都發展“鬆綁”土地政策,有何影響?

来源:香港中通社 2025-09-17 07:52

世界报社新闻中心(香港讯)

香港中通社9月16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王少喆)香港特首李家超即將在17日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據媒體報道,與深圳交界的北部都會區發展提速將是一個重點,當局將會“拆墻鬆綁”,便利產業進駐北都,甚至不排除採用“直接批地”的辦法為企業提供發展土地。專家指出,這一做法將有助於企業參與,長遠來看,政府需要在產業發展初期給予更大支持。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消息稱,北都產業用地將更具有彈性。如以往創新科技用地,往往只能應用於通常意義上的科技企業,而在北都,汽車製造業等有先進製造業屬性的產業,也可使用創科用地。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謝來風在接受香港中通社、香港新聞網採訪時表示,增加土地使用彈性,利好企業進駐。香港以往的土地用途彈性很小,限制嚴格,對企業有一定不便。如創科企業要上馬新的製造項目,申請土地用途變更比較複雜。而內地則有相關制度,將商業用地轉做工業用地之用,對企業更加友好。

此外,產業用地批出也將採用創新的做法:若透過招標進行,可採用“雙信封制”,即同時考慮地價和其他因素;在特定行業也可以採取“有限度投標”,也不排除“直接批地”,並不囿於傳統的賣地方式。

謝來風表示,批地方式的創新,有利於企業參與北都開發。以往的公開招拍掛的方式,成本比較高,企業積極性受影響。對特定行業“有限度投標”,可以規定參與企業的資質、過往經驗等,並規定開發的期限。在此前提下,以較低的價格供給土地給企業,不僅著眼於一時的賣地收入,而是著眼於企業進駐帶來的長期經濟效益。

例如,在中國內地的科技產業發展中,經驗就顯示,通過向一些有發展潛力的科技企業提供優先、低價用地,在企業成長起來之後,將為當地帶來利稅、就業等多方面的收益,遠超一時的賣地收入。

此前,香港政府與商界的溝通中,商界對參與北都開發熱情不高,有“政界熱商界冷”的情況,土地使用政策的改變,能否對這一局面起到作用?

謝來風認為,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不管是香港還是內地,企業投資熱情都不高,對於投資回報並不明確的創科產業更是如此。因此,需要政府在產業發展初期給予一定支持,如給予免租、資金等方面的補貼,降低企業的風險。“發展創科產業這件事雖然比較難,但又是必須做的。以往香港過度依賴金融、房地產等行業,受週期性波動的影響太大,需要發展創科等新的增長點。”

他還認為,儘管香港創科產業起步較晚,但也有一定優勢,如香港的科研機構在基礎研究方面有一定的技術積累,可以與內地先進的科技企業攜手,共同謀求發展。他還表示,香港可以在科技企業國際合作、金融結算、國際市場拓展等方面發揮獨特作用,服務於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需要,從而實現香港自身的發展。(完)

【編輯:陈旭颢】



相关阅读
© 2023 世界头条 http://www.sjtef.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粤ICP备20231387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8671382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