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红墙第一翻译”冀朝铸:见证历史的外交巨擘

2025-09-17 22:36

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9岁远渡重洋,21岁毅然归国;他曾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担任翻译,亲历板门店谈判、日内瓦会议、尼克松访华等重大历史时刻;他从“中国红墙第一翻译”成长为驻外大使、联合国副秘书长。他就是中国杰出外交家冀朝铸先生,一位用生命架起中外沟通桥梁的世纪见证者。

图片1.jpg

赤子归国:从哈佛学子到外交战士

1929年生于山西书香门第的冀朝铸,少年时代便随父赴美。在哈佛大学求学期间,他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心系祖国命运。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这位化学系高材生毅然放弃学业:“我是中国人,我应该回国为祖国效劳!”

图片2.jpg

归国后,冀朝铸原本立志科学报国,但历史却将他推向了外交舞台。在板门店谈判中,他练就了每分钟记录165个英文单词的惊人能力,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英文速记员”。当美方代表在谈判桌上咄咄逼人时,他能准确捕捉每一个词汇,甚至冒险跳入未爆弹坑记录炸弹信息,这种勇气与专业精神令人动容。

总理教诲:从青涩译员到外交大家

1956年,冀朝铸开始担任周恩来总理的翻译。首次亮相国宴时,他因紧张失误被周总理当场更换。次日再次失误后,总理的教诲成为他终身信条:“为人一定要老实。特别是对待工作,绝不能欺骗。如果欺骗,小则害了自己,大则危害国家。”

在总理关怀下,这位“洋派”青年恶补中文,遍读《三国演义》《资治通鉴》等经典,被外交部同仁亲切称为“冀老夫子”。周总理甚至亲自关心他的家庭生活,请名医为他诊治,在出访途中分享得子喜悦——这些点滴温暖,折射出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与外交工作者之间深厚的情谊。

图片3.jpg

历史见证:从红墙之内到世界舞台

冀朝铸的外交生涯堪称中国外交史的缩影:
· 1970年天安门城楼上,他为毛泽东与斯诺的历史性会晤担任翻译,照片登上《人民日报》头版
·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他担任主翻译。当美方提出更换翻译时,周总理笑称:“他可是中国红墙第一翻译”
· 1979年邓小平访美,49岁的他再次出山,《纽约时报》赞叹其为“离不开的冀先生”

外交使命:从翻译岗位到国际舞台

1973年,遵照周总理“不能一辈子当翻译”的嘱咐,冀朝铸转型职业外交官,先后出任中国驻美联络处参赞、驻斐济大使、驻英国大使。在中英关系黄金时期,他推动两国多领域合作,展现了中国外交官的风采。

图片4.png

1991年,冀朝铸出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主管经济技术合作与发展事务。五年任期内,他的足迹遍及五大洲,始终秉持“我的心始终为祖国跳动”的信念。1996年卸任时,纽约华人社团赠匾“世界议坛,马首是瞻”,这是对其外交生涯的最高赞誉。

精神永存:外交巨擘的世纪人生

2020年4月29日,冀朝铸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他的一生与中国外交事业紧密相连,从谈判桌到国际舞台,始终保持着对祖国的赤诚之心。

图片5.jpg

回顾冀老传奇人生,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杰出外交官的成长历程,更是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外交见证。他那代外交人展现的专业精神、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至今仍是中国外交官的宝贵财富。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冀朝铸先生架设沟通桥梁、促进文明互鉴的精神,将继续激励新时代外交工作者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贡献智慧与力量。这位“红墙第一翻译”的生命历程,已然成为中国外交史册中熠熠生辉的篇章。

【编辑:庄观伟】



相关阅读
© 2023 世界头条 http://www.sjtef.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粤ICP备20231387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8671382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