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1月11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葉永成)首次由粵港澳大灣區三地聯合承辦的中國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不僅在賽場上點燃了競技的激情,更在文旅消費市場上掀起了陣陣熱浪。據業界估算,全運會及周邊文旅消費預計將帶動超1500億元人民幣的經濟增量,展現“體育灣區”戰略下的產業新機遇。

“體育搭台 文旅唱戲”的生動圖景
美團、同程旅行、去哪兒等多平台數據顯示,“體育搭台,文旅唱戲”的模式正在廣東省內各地展開,賽事熱度全方位轉化為文旅消費的激情。觀賽出行需求旺盛,前往廣州、深圳、珠海等主要賽事城市的機票預訂量同比大幅增長。特別是廣州,作為賽事核心城市之一,機票預訂增速達到了28.8%。
來自北京的陳先生一家便是這一現象的縮影。“早就計劃好了來看開幕式,也帶孩子感受一下頂級大賽的氛圍,順便在廣州玩幾天。”像陳先生這樣的遊客不在少數,“為一場賽赴一座城”的景象正在南粵大地火熱上演。
賽事期間,坐落於各大體育館周邊的商圈成為了住宿預訂量增幅最明顯的區域。例如,深圳市龍崗區的酒店預訂量較去年同期猛增125%,充分展現了頂級賽事對特定區域消費的強大拉動作用。而在澳門,王楚欽、孫穎莎出戰乒乓球單打的消息讓當地酒店預訂熱度激增超過52%。
科技與體育深度融合 提升賽事體驗
本屆全運會還見證了科技與體育的深度融合。中國聯通承建的賽事指揮中心和信息技術運行中心,通過自研“天影”平台匯聚超7700路視頻信號,實現了粵港澳三地19個城市105個場館的數據融合指揮。優必選的全自主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Walker S2作為開幕嘉賓亮相,開創了國家級綜合性運動會引入人形機器人的先河。
此外,中國移動和廣東奧體中心等重點場館部署的5G-A網絡讓觀眾能實時分享高清視頻,享受沉浸式觀賽體驗。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提升了賽事觀賞性,也為觀眾提供了全新的互動方式。
全運會秉持“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理念,大部分場館均由現有場館改造而來,這種“煥新”模式不僅節約了資源,也為城市更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廣電運通負責的建築智能化工程,以及珠江文體針對30座場館實行的“一館一策”深度定製,都體現了科技賦能下的智慧升級。
市場開發模式創新突破
全運會的市場開發模式同樣令人矚目。截至今年6月,已簽約和可簽約的贊助企業覆蓋21個類別29家企業,贊助總金額近16.5億元人民幣。廣州賽區推出的“城市合夥人”計劃更是吸引了168家海內外企業的響應,將企業角色從單純的賽事贊助方提升至與城市發展共生共贏的戰略層面。
正如廣州市博士科技創新研究會會長彭澎認為,要將全運會帶來的“流量”真正轉化為發展“留量”,一方面需持續推動競技體育熱度向群眾體育延伸,保持對粵港澳大灣區體育合作的長效關注;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場館賽後綜合利用,並將三地協同辦賽的合作機制,拓展至更廣泛的產業與社會交往中。(完)
【編輯:陈旭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