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说妓女对教育有贡献,还有比普通人更珍贵的爱情,真的吗?
文/布谷
沈从文在他的散文和小说中,讲到湘西妓女们的故事时,立即变得像个淳朴乡野里走出来的一个坏孩子,他一方面用文字审视、挑逗着湘西最隐秘和原生的趣味,另一方面也讲到了妓女们的爱情和命运。
在民国时期的湘西,妓女的存在为什么成了对地方政府和地方教育有贡献的职业?
沈从文说妓女对教育有贡献,还有比普通人更珍贵的爱情,真的吗?
1、吃四方饭的标致娘儿们
在讲到湘西妓女时,沈从文用的是有些戏谑的口吻来进行的。
比如他说到自己的一个老友时,不无夸张地说,在他25岁的时候,大约亲近过100个女人净白的胸膛。
显然,这一百个女人基本上不是良家妇女。
在沈从文笔下,这些女人会对自己这个欢场老友拥有的一顶四十八块的水赖皮帽子两眼放光。
四十八块的帽子,意味着沈从文的这个老友是个有钱的主,年轻,体力好,又是欢场老手,经验丰富,所以他深得常德到桃源沿河百里路以内“吃四方饭”的标致娘儿们的欢迎。
在很多文人的笔下,娼妓这个行业终归是低端的、令人可怜的,甚至是肮脏的。但在沈从文这里成了“吃四方饭的”,有情有义的,且多是标致的娘儿们。
显然这是沈从文对湘西妓女们的刻意美化。
依照当时的社会状态,组成这样的队伍成员来历都是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有的是生活所迫,也有其他说不清楚的原因。
入这一行业,自然是没有行业标准与企业化规范管理,从业人员的美丑标致与否,自然是良莠不齐。
沈从文也提到过,有些县城里的从业人员,年龄上到50岁的大妈和下到未成年的少女,都是一起参与竞争的。
这也意味着,她们的同时存在,满足了不同的阶层的需求,也侧面说明了行业的兴旺和发达。
2、历史性的短暂繁荣
一般人看来,湘西不就是出土匪的地方吗?怎么会有沈从文笔下那么唯美的画面:风景优美,商贾来来往往,经济繁荣,河运繁忙,连娼妓这样的行业在这些偏僻山沟沟的集镇上都如此的繁荣发达?
湘西的繁荣主要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桐油贸易。
湘西地处湘鄂川黔四省的交汇点,境内有沅水和醴水两条河流流经,在铁路和公路极度的不发达晚清和民国时期,湘西的水运通道占据了货运量的70%左右,因此,沿河两岸的集镇,就自然成了商贾往来,货物进出的集散之地。
沈从文说妓女对教育有贡献,还有比普通人更珍贵的爱情,真的吗?
由于水运的特殊性,当年的湘西地区很多的小集镇,商业地位一度超过县城。直到今日,留下来一大批知名的古镇,仍然让我们感受到当年商业的繁荣。
比如,泸溪县的浦市镇,是一个坐落在沅江西岸的小镇,宋代就形成了集镇,元代设千户所,明十设置巡检司,清代的辰州俯治所就设立在此。这里是湘西南部地区的货物集散地,来自湘西各地,甚至是川黔之地的货物都是从浦市经沅江运送到沿海等地的,因而自古便有“万物集散,商贾云集”的美誉。
从晚清到民国,来湘西做生意的主要有广东、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的商人。这些商人商人主要经营麻、桐油、漆、中药、布、盐、百货业及鸦片生意。其中,湘西桐油贸易从晚清、民国初期到1939年,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地位举足轻重,桐油的种植与贸易极大的促进了湘西经济的发展。
综上原因,湘西的经济获得了历史性的短暂的繁荣与发展。
3、妓女的职业精神与命运
商业贸易,航运业的繁忙在促进商业繁荣的同时,也衍生了一大批“吃四方饭的娘儿们”。
既然吃的是“四方饭”,自然要讲究信誉和职业道德。
从沅江上的水手,到沈从文的那个阔佬老友,这些娘们几乎都尽职尽责。从这些恩客们的回头率就可以看出,经营理念是童叟无欺的公道。
沈从文将那些妓女与客人温暖了一夜的被窝之后的分别,写的很是依依不舍,和再见还难的感觉。
在这个特殊行业里发生的故事中,阔佬与妓女之间往往更容易产生感情。比如沈从文的那个阔佬老友,出手是相当的大方——
三年前,我因送一个朋友的孤雏转回湘西时,就在他的旅馆中,看了他的藏画一整天。他告我,有幅文徵明的山水,好得很,终于被一个小婊子婆娘攫走,十分可惜。到后一问,才知道原来他把那画卖了三百块钱,为一个小娼妇点蜡烛挂了一次衣。现在我又让那个接客的把行李搬到这旅馆中来了。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妓女的命运都如此美好。
由于当时的医疗卫生条件,一旦染上了病,也只能中药西药一顿乱吃,稍微好点就还得要去做生意。
而一旦真的病倒了,这些妇女们就被抬到住在空船中的孤寡老妇人身边去挨过最后的日子,直到死去。
沈从文说,家人们一顿哭过之后,往土里一埋就算了事。
4、妓女对教育的贡献
在民国时期的湘西地区,鸦片和娼妓行业都是被允许的产业,都是照章纳税并受到当地军警保护的。
沈从文说妓女对教育有贡献,还有比普通人更珍贵的爱情,真的吗?
当时这个行业较为旺盛的地方竟然与陶渊明有关——《桃花源记》中的桃源县,那个时候,当地的旅游产业就已经将《桃花源记》大加利用,已然成为吸引游客的最好的噱头。
桃源县有个叫“后江”的地方,是当年这里的红灯区。
桃源既是个有名地方,每年自然就有许多“风雅”人,心慕古桃源之名,二三月里携了《陶靖节集》与《诗韵集成》等参考资料和文房四宝,来到桃源县访幽探胜。这些人往桃源洞赋诗前后,必尚有机会过后江走走。由朋友或专家引导,这家那家坐坐,烧匣烟,喝杯茶。看中意某一个女人时,问问行市,花个三元五元,便在那万人用过的花板床上,压着那可怜妇人胸膛放荡一夜。
民国政府自然看到了这一商机,为了扩大税源,就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向这些妓女们收取捐税,名为花捐。
沈从文说,这笔款项是“用来补充地方行政、保安,或城乡教育经费”的。可见,这些由妓女们创造的利润价值,一部分真的是用到教育上去了。
参考文献:
《湘行散记》沈从文
《边城》沈从文
《1934年的质问》张晓晖
《民国时期湘西酉水航运研究》龙艳林
《民国时期湘西桐油业研究》张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