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春秋史 胸中锦绣文——泉州马甲中学首届校友杜振醉

来源:世界报新闻中心 2020-03-11 18:14

笔下春秋史  胸中锦绣文——泉州马甲中学首届校友  杜振醉
编辑:焯阳  供稿:林嘉奖


ͼƬ1.jpg

杜振醉 文化学者、教科书编撰名家、诗人。旅居香港的洛江人,1942年出生于晋北凤栖乡(今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新生村)一个侨属人家。


杜振醉自幼资质聪敏,勤奋好学。小学毕业时获保送上初中,初中毕业时以中考第一名上高中。1962年高中毕业时,适逢国家经济调整期伊始,高考录取率大幅调低,作为新创办的晋江第四中学(马甲中学前身)首届毕业生参加高考,杜振醉为母校获得大学录取的三名学生之一,得以进入厦门大学中文系(五年制)深造,被誉为马甲中学的“状元学生”。


大学时代,杜振醉“春风得意”“理想驰骋”(词作《浪淘沙》),唯就业只能无条件接受国家统一分配。1978年,先生移居香港。当时,内地大学学历不被港英政府承认。先生凭借其真才实学,应聘跻身于文化出版界,当了两年杂志编辑,于1981年转而受聘于波文书局,从此与教科书编撰事业结下不解缘。


1980年前后的波文书局,其所出版的中学会考与预科高考参考书负有盛名。杜振醉职称为编辑,实则为作者,编写中国历史科统考参考书。第一、二部《国史述要》(与区士麒合著、全四册)、《中史分类问题详解》(全三册)出版即成为畅销书,以持论公允,叙史清通,易读易记,广为学校采用,深得佳评。因此,先生的名字开始被学校与教育出版界认识。


1988年至世纪末,杜振醉相继受聘为煜华文化机构总编辑、课室教材出版社兼长河出版社总编辑。在编辑行政之余,其工作重心亦转向主编课本。香港地区中小学课本为“一纲多本”,即由教育局制定“课程大纲”,各教育出版社必须遵照大纲的规范编撰,制成“清样”,呈交专职机构评审,只有定为A级的,才可出版发行。1991年,先生主编的第一套课本——煜华版中学《中国语文》(全十册)——通过评审,付梓发行。这套课本的显著特色是,配合读文的演绎,建构了一系列完整的语文基础知识。台湾不少高校,长期引为招收港澳学生的圭臬(准则)。1996年,在课室和长河出版社业务蒸蒸日上的时光,先生开始筹划编撰一套普通话课本,以应九七回归后普通话作为香港中小学必修科之需。当时业界通晓普通话者凤毛麟角,先生物色了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等一批精英担任作者,分高中、初中、小学三组编写,自任总主编。全套总共十七册。书成之后,以其编者的阵容,精彩的书质,打出了品牌,销量名列前茅。 


1999年,杜振醉获华侨大学中国文化系(今中文系)聘请为客座教授。翌年,受聘为商务印书馆香港教育图书公司总编辑顾问。新世纪之初,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学制与统考制度改变,衔接课程与新高中课程接踵而来。教科书出版社面临新的挑战,不进则退。杜教授与公司高层通力合作,精心策划,一套又一套新课本与配件联珠而出,使公司更上一层楼。当中,由他担任主编、编审及首席作者的,包括:初中《新理念中国语文》(全六册)、会考《中国语文新编》(全三册)、新高中《中国语文新编》(全四册)、初中《新理念中国历史》(全三册)、会考《新理念中国历史》(全三册)、新高中《新视野中国历史》(必修及选修总共十册)等。其间,曾带领四个作者,在三个月内编成《新理念中国语文》,创造了教科书编撰速度的纪录,在公司传为佳话;亦曾以接手主编会考《新理念中国历史》,挽回该科“教图版”在学校市场萎缩的颓势,销量跃居第一,刷新了公司的品牌。

ͼƬ2.jpg

在夫人黄治英陪同下到华侨大学接受客座教授聘书(照片面向外左二为华大副校长杜成金)


杜教授经常说一句话:“教科书是学生经典,编写教科书是圣洁的工作。”三十多个春秋,“镜里不辞霜鬓染,从业敬诚如一”(词作《念奴娇》),编著了不同阶段课程的中国语文、中国历史及普通话等三科的课本与相关教材,集思广益、精益求精,为提供学校优质的教学资源作出奉献,享有盛誉。


九七回归后,杜振醉有感于香港中小学国情教育、青少年认知中华文化的迫切性,在其倡导下,与香港大学中文学院施仲谋教授、杜若鸿博士共同制定了一整套中华文化研究计划,并担任该计划的顾问,在实务上与施教授、杜博士分担编审与正副主编。计划的开展,历时十二年,成就了“中华文化世纪工程”系列,包括《中华文化承传》《中华文化撷英》《中华经典导读》《中华经典启蒙》等六部,总共十二册。这一巨构,主线分明,点面结合,图文并茂,联系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实践,符合不同年段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全书主要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有香港繁体字版与内地简化字版。其中《中华文化承传》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选为“全国青少年百种优秀图书”之一,并获“中国国际经典出版工程”审批及拨款,出英译版向世界华人社区发行,对弘扬中华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杜振醉对传统诗词及古今名联情有独钟,从学生时代起,即背诵佳作逾千,并开始创作。2016年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思若三斋诗词对联集》(评注版),是其作品的精选精编,容载着他从学生时代到居港岁月的心声,展现当代知识分子曲折的心路历程,风格“典雅文华”,尤其是校园诗与田园诗清新别致,独标一帜,有“双园诗人”之美誉。厦大校友/美国普衡律师事务所大中华区主席李曙峰、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学系主任施仲谋教授、香港大学张本楠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王晋光教授等都给予很高的评价。香港与内地不少文学期刊,纷纷登文评论,当中《香港书评家》,首次增辟“专家系列”栏目,辑编北大张惠博士,厦大林长茂校友等的六篇文章,由诗品而及于人品,予以鉴赏。


凤栖乡的山水灵气,当年新民小学的优良学风,马甲中学初办阶段的荜路蓝缕,培育了杜振醉为人治学从业的气格。先生情系桑梓,心存感恩。从1990年代初为泉州仙公山重建山门与白水岩寺题联赋诗,到2015年为马甲中学制定校训《诚意正心 敦品励学》,以至长年以来持续为梓里的第宅、池亭、宗祠等命名、作联及撰写碑铭,在在处处,都凝铸着杜老先生的拳拳心意。


今年四月,泉州洛江香港同乡总会回乡参访,监事长杜振醉教授带领旅港洛江乡亲来到马甲镇仙公山、仰恩大学及康济庙等地参观。我受邀在康济庙为同乡会的乡亲们讲解景点故事,讲解间隙我高兴地邀请到杜教授接受海丝小镇的访问,在这之前我对杜教授也是有所耳闻,他既丰富又精彩的人生阅历,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此次面对面还是第一次,我心中也是倍感激动。仙公山九仙天门和白水岩寺诗词对联、马甲中学校训撰写人正是杜教授,他爱国爱乡·为人谦和、知识渊博。这次访问的内容非常丰富,大家看完必将受益匪浅。

ͼƬ3.jpg 

近日,杜振醉杜若鸿文化馆开馆典礼在泉州市洛江区马甲中学举行 


作为一位现当代的知识分子,
杜振醉教授务实学、办实事,
一步一个脚印走来,
显示了真正文化人的品格。

相关阅读
© 2023 世界头条 http://www.sjtef.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粤ICP备20231387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32360391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