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诗人——张桃桃
此时忽想起,一位诗人说过“通过一杯水可以看清楚对面的景物,面对大海就是大海了。”小的事情能说清楚,大的道理只有沉默了”。那么,我想 应该是
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热衷于挖掘传承与推广研究,旨在服务大众多人受益,一起研习,以提高丰富学养和文化素养,增进社会文明程度与和谐。设立平台以传播国学、弘扬人文精神、促进文化交流、互通共融。通过举行应时的学习途径与深入其中的实践体验。愿:更多人开采自我宝藏、挖掘自我潜力、提升整体素质。不断充盈知识、展示成果为平台出发点,不断地进行自我锻炼、成长体验;不断地获得自我完善、成长机会;有效地增进适应社会与沟通能力。以拓宽视野、放大格局,提升全方位、多角度的整体品质建设、文明建设。积极参与非盈利社会公益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学习氛围,平台强调重实践、多交流重文化,向上向善、向美向好的多重理念,营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促进新时代精神文朋建设。让更多受众能步入传统文化传承者与受益者的实践中来。在健康的文化活动中充分体现与感知新时代的美好,注入我们的生活气韵,以更好地建设美丽家园。唤醒乡情、唱响乡音,拥抱异乡文化发展和本土文化相结合的新时代良好互动。
“包容悦纳创新、绿色发展多样”。让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观于表,植根于心的情感自然流露。吸纳整合、开放包容步入新时代,与时俱进地让文化开花、文明结果的理念付诸于实践。
热衷于公益行动多方和合参与互动,专注于音乐予生命过程中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挖掘,游艺于此之间不辞辛劳查阅文献资料,将自已所学中医药知识与五行音乐节律中的自我实践与感悟,以文学描述与微语音进行分享讲述,广泛开展了古乐器以声波能量作用于人体和谐共振的科普知识活动,并结合人体在24节气中的自然运行、调节机理等常识,用短文和诗歌的形式予以应时分享。受众、欣赏体验者皆喜闻乐见。
2018年有幸参与进修国家开放大学书法学院第五 期“书苑点睛”高研班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分享讨论抒发感言与学习体会,随喜老师们一起将书法作品之美布送到偏远地区,以丰富当地的文化审美与生活情趣。一如当下,喜逢盛世,第十九届中国世纪大采风盛典,此时此刻缘份让我们云集于此,文化多样性共融,其乐无比。责任、使命使然,接续新时代、新文化、新篇章,奏新时代强音,抒中国复兴梦。
想起幼时听妈妈讲神话故事,读《四游记》,最喜欢的是故事里的偈颂。印象最深的是同妈妈一起读的小说《岳飞传》,书里岳飞的形象和家国情怀,深深地刻画在心中。自小时候喜欢阅读诗歌与散文,就被字里行间的节奏和韵律所吸引,喜欢其中语言的优美和形象的生动,以及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喜欢看漫画和寓言,领会隐含与含摄在其间的辛辣与幽默。更喜欢童话故事里的场景描写、人物对白和浪漫想象。自小随父母游于自然间,被父母中正平和的乐观心态与豁达的人生态度所感染,热爱生活,用心感受自然。在生活中学说话,构建文字,感知艺术语言在语言环境中的奇趣与妙用、魅力与幽默。
自小书法课学习书法印象深刻,师手把手教再独立写,被红圈圈中的单字“军”以点评:“字的结构稳定与一竖的正直”至今记忆犹新。自此对字的书写埋下深厚兴趣的缘起。于《御生堂》任中药调剂师期间,接触习书人士书法、碑帖展览、馆藏书法、拟写的古医方剂,感动于那些实用性字迹。行医人之仁者、医者、书者三者合一;医方字里行间显示出把脉时医者的神情,专注于望、闻、问、切的诸环节,和面对生命的谨慎态度、体贴关怀、尊重敬畏以入情理、医理、法理;体现于文字艺术中,诉诸于中正平和阴阳消长之形象,遂时时处处唤起对文字书写之天然的热爱。
此后,无意间遇见石鼓文字,窃喜。感觉到那些表意态的线条造型艺术所散发出的美感。新的知、情、意之审美认知如遇缘头之水沁人心脾,笃定果断临写研习,进行深入系统临帖,习练时若隐若现之回忆一直伴其左右,以链接如初之乐趣,感受其传递出的文字法脉与精神实旨、返璞归真之气息与古韵,乐与时同,感应其中,真情实感由心而发。研习至今一如既往,热爱有增无减。愿将:一腔之情一己之力分享合众奉献于祖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