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敏的“书生”之道
文/世界报新闻中心
孙敏,出生于湖北恩施,广东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委员、顺德龙舟文化传承协会会长、世界顺德联谊总会书画艺术俱乐部副会长。
鲁迅先生说:饰文字为观美,华夏所独。
中国书法与汉字同时产生,是汉文字形象美独特而内涵丰富的综合性文化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璀璨文明,是中国的国粹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书以载道,中国书法并非“雕虫小技”,实乃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博大而精深,是一门与中国文化人身心修为须臾都不可分离的独特学问,表现着书写者的精神、学养、气度、禀赋、个性、情感等人格品行修养。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英雄豪杰等都对这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趋之若鹜。毕加索也曾经说过,如果他在中国,他肯定是一个书法家,而不是画家。许是因为书法的魅力恰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蹈却有舞蹈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而感染着世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传承和发扬。
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孙敏,出身于书香门弟,因自幼受家教熏陶,而浸沉于书香翰墨中,与书法结下深厚的缘分。爱好舞文弄墨的父亲,善于临摹唐宋古画的姑妈,都是他走入书法世界的启蒙老师。在他垂髫之年,师从黄鹤楼书画社长、东湖印社名誉社长曹立庵的姑妈曾为他亲授书法一个多月,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一颗追求书法艺术的种子。从此,书法成为他每天必习之功课,于古代碑帖浸沉甚深,几乎从未间断。
及至初中,他遇到了写得一手好字的语文老师,对书法的热爱又添几分。每逢临近春节,语文老师都会为学校写对联。数十张课桌拼成宽大案台,满铺宣纸,语文老师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之间,新春祝福跃然纸上。那场景,震撼了孙敏。1978年恢复高考,应届高中毕业的孙敏考入医学院校,成为那个时代的天之骄子。课余时间,孙敏依旧笔耕不辍,静心研习书法,大量临帖,还常与同样爱好书法的室友切磋书艺。1983年,他到湖北医学院(现为武汉大学医学院)参加全国生理学高等教育助教进修班的学习。期间该校举办首届书画摄影比赛,他凭一幅篆书对联“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脱颖而出,获一等奖。这对于孙敏来说是一种鼓励和鞭策。在留校任教的十年间,孙敏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习书艺,专攻篆隶,遍临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和小篆。其中,对小篆的研习,孙敏以小篆之祖、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李斯和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李阳冰为师。其铁线篆临习最见功力,表面上看起来笔笔一般粗细,圆转相等,其实转折内蕴,用笔一起一收多为裹锋,沉稳深厚,以取其含蓄之意。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东书法院院长李远东曾评价道:写出了铁线篆的神韵。而在汉隶临习方面,孙敏对《曹全碑》《张迁碑》《礼器碑》《乙瑛碑》《石门颂》《西峡颂》《鲜于璜碑》等诸碑心摹手追,致力尤深,并兼临习秦汉简书。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湖北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唐宋篇主编吴法乾曾评价孙敏的隶书:一是写意味道浓,笔墨情趣足;二是善用篆籀之笔,追求不同态势。孙敏的作品曾多次在国内重要书法比赛中获奖,曾获得于1987年举办的首届“碑林杯”全国书法大赛最高奖——“碑林奖”。孙敏在书法理论研究方面也有独到见解,先后在《书法》《书与画》《中国书法》等书画专业报刊上发表多篇文章。
1992年,孙敏弃教下海,因兴趣爱好广泛,在文化艺术方面有特长,与世界500强企业美的集团结缘,负责美的集团内部宣传和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并从此定居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在美的的日子,孙敏的书法在工作中得到很好的发挥和展现。在他刚入职美的第三天,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即请他为美的工业城第二期扩建的奠基碑石题字。后来,他参加了顺德亿元企业书法大赛、“神采”杯书法大赛等,皆摘一等奖桂冠。时任佛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顺德书法家协会主席李良晖曾专门写信邀他入会,被他婉言谢绝。20年后,一次偶遇,刚报上姓名,李良晖就说:“哦,你就是孙敏,这20年,我一直在找你!”
原来这20年,工作之余,孙敏选择沉下心来。阅尽人间烟火,他更懂得人生需张弛有度,亦如书法,有进有退,有静有动,有停顿有连贯,有起伏有平缓。赋闲于三石斋家中,他深居简出,深研书法艺术,“书法已成为我生命中重要一部分,在书法研习中应秉承传统,敬畏经典,与古为徒;应常怀谦卑的心,意与古会,在传统和创新之间寻找平衡点”。清晨或夜深人静之时,他煮一壶茶,焚一篆香,伏案挑灯,心无旁骛,一心临池习练书法数小时,陶醉在黑与白的对比,提按顿挫的节奏,轻重缓急的旋律之中,几乎每日如此。时而或楷书,高古典雅;时而或隶书,一波三折;时而或篆书,婉转劲健。他没有拘谨于任何门派的书法,而是坚持“以古为师,碑帖融合,取法乎上”更能历练书法造诣的观点,把“碑”的厚重与古朴、“帖”的轻松与悠闲巧妙地融合,以致雅致境界。
近年来,孙敏乐于参加社会公益性的慈善书画义卖和雅集活动,进而活跃于书法圈,省、市、区等领导出国考察访问,时有请他书写作品馈赠外国总统、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和国际友人,如俄罗斯总统普京、德国总理默克尔、帕劳共和国总统汤米雷门格、斯里兰卡总统西里赛纳、英国迈克尔·肯特王子殿下、韩国前总统朴槿惠等。他的书法作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曾于2014年在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基金罗浮山名人俱乐部慈善拍卖活动中拍出十万元。书法之外,孙敏的篆刻功底也十分深厚。他曾应邀为纪念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工业设计城而设立的“中国设计日”治印,为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白马寺方丈释印乐、观音祖庭香山普门禅寺主持释宏法、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等治印。广结翰墨缘的孙敏,深得同行和社会人士之好评,圈粉了不少慕名而来索字求印、拜师学艺,还有各种展览邀约。他的文化艺术造诣曾被广东电视台、南方日报、广州日报、佛山日报、珠江商报等主流媒体专版报道。
古人说“文以载道”,书法亦然,在笔墨之间,能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在研习书法的点、画、线条的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的基础上,孙敏更注重书法之道。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在充斥满喧嚣、浮躁情绪的今天,孙敏坚持“不入圈、不媚俗、不媚众、不随大流”,而是默默笔耕不辍,手摹心追,撷取众长,广搜博取,融会贯通,不拘囿于一碑一帖,无论篆隶抑或楷行都在苦苦追求自己的风格,从临池习书中透悟做人之道:书品即人品,字因人贵,临池习书,其实就是在磨砺人品,在笔墨中陶冶情操,在笔墨中思考人生,以求一日有一日之境界。
“书法不是一种热闹,是一种修为。”孙敏认为,艺术绝不是炒作出来的,不是吹捧出来的,特别是书法艺术,是“心”和“象”互相催生,互为表里的艺术。“心”是意,“象”是形,从“技”至“心”,一笔一划,让心思沉淀,让心灵静放。唐朝著名书法家、诗人柳公权曾言道:“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醉心书法艺海五十余载的孙敏更是感悟,坚信法度乃艺术之起点,境界则为艺术之生命。不图虚名、浮名,执着而苦心孤诣地追求,潜心研习书法以修心养性,书法即修养,修养即人生,这就是孙敏的“书生”之道。而作品孰好孰差,留待他人评说,他始终坚信人书俱老,作品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