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报社新闻中心(香港讯)
香港新聞網7月9日電 香港報章7月9日就相關時事熱點發表社評。
《大公報》發表社評:加快推進“北環綫” 塑造發展新動能
規劃中的北環線支線可達港深創科園。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資料圖
北環綫是支撐香港未來發展的重點基建工程,其主線將成為北部都會區多個新發展區的公共運輸骨幹,配合沿線發展新增人口的運輸需求。北環綫x將連結東鐵綫的落馬洲支線和屯馬綫,實現香港南北交通的閉環連貫,打通香港經濟發展的任督二脈。北環綫還將通過皇崗站與深圳鐵路線連結,促進港深交流,為加快大灣區建設注入新動力。
北環綫的重要性毋庸多言。為了加快建設進度,特區政府展現了改革破局的決心。首先,將北環綫主線和支線合併為單一項目,全盤規劃,分段推進。現階段同港鐵簽訂的第一部分項目協議,在立即推動主線項目建設的同時,同步進行支線的詳細規劃、設計和法定程序,實現協同效應並節省成本。事實上,早前特區政府與港鐵簽訂北環綫古洞站項目協議時,已同時要求港鐵預留相關預算,為北環綫主線詳細規劃及設計。相關工作已經完成,而部分前期工程亦已展開。
《文匯報》發表社評:善用“互聯互通”優勢 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香港金融業界一致認為,新措施進一步完善市場配套,全面提升債券通對國際及內地機構投資者的吸引力。容許更多內地金融機構經南向通來港投資,意味有更多“北水”南下投資,將刺激更多人民幣債券的發行,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擴大合資格境內投資者範圍,有助滿足內地非銀行金融機構多元化的投資需求,進一步提升香港債市的活躍度和流動性,為香港債市發展,尤其是為壯大“點心債”(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增添新動能。
《香港商報》發表社評:債券通再優化 互聯互通再深化
事實上,香港在債券通中的角色已不再局限於單一通道,而是朝向制度平台與金融節點的方向深化。一方面,香港一直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先行先試”先驗場,得以測試並優化各類互聯互通制度;另一方面,香港憑藉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成熟的法治體系和高素質金融人才,已發展為國際資金對接中國市場的中介樞紐。隨着南向通參與主體不斷擴大、互換通及回購通等配套日趨成熟,香港的制度承接力與產品創新空間同步提升。在“走出去、引進來”雙向互動下,香港不僅是連接者,更逐步成為引導者與轉化者。
《星島日報》發表社評:主綫支綫同步開通 北都發展鐵路先行
大體上,從第一部分項目協議可見,政府在思維上確有突破——將北環綫的主綫和支綫一體化規劃,爭取2034年同步通車,不再“溫溫吞吞”,這本身就是進步;為了提速推進工程,路政署將設立專責小組處理審批,拆牆鬆綁,精簡項目流程,這不啻突破了傳統公務員因循苟且的思維;而為了進一步提升建造效率,當局還主動對接內地標準,引入內地嶄新機械、建築物料和建築技術,故此,工程整體成本大幅壓縮,肯定不成疑問。我們希望北都的鐵路網絡可以加快落成,也希望香港其他鐵路工程項目,都可以仿效這次做法,不要再蹉跎。(完)
【編輯:陈旭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