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报社新闻中心(香港讯)
香港新聞網8月15日電 香港的住房問題一直廣受關注,高昂的房價收入比一度使香港成為全世界最難置業的地區。不過,在中央政府的明確要求下,本屆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於通過增加房屋供應等方式,改善市民居住條件。根據最新的政府公告,香港政府公營房屋的綜合輪候時間已經下降至5.1年,對比本屆政府上任前最高的6.1年,縮短了整整一年,並仍在持續改善。此外,有第三方報告指出,香港目前的樓價收入比已從最高峰的23.2倍,大幅下降為14.4倍,雖然仍位列全球最難負擔的地區之首,但已處於不斷改善的區間。
1.
本屆政府一直強調提速、提量增加公營房屋供應,包括興建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政府最新公布第二季“公屋綜合輪候時間”,一般申請者的綜合輪候時間下降0.2年至5.1年,屬2018年首季以來最低,而對比本屆政府上任前最高的6.1年,亦縮短了整整一年。政府中人指,隨着簡約公屋陸續入伙,對縮短綜合輪候時間發揮明顯作用,會繼續朝2026/27年度降至4.5年的目標進發。
“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指數由特首李家超於2022年首份《施政報告》提出,計算公屋一般申請者首次獲編配公屋或簡約公屋的綜合輪候時間,以更全面反映政府透過各類資助租住房屋改善居住環境的成效。
據政府資料,今年第二季共有約4900宗一般申請,當中3000宗獲安排入住傳統公屋,1900宗入住元朗攸壆路的簡約公屋項目,加上位於牛頭角彩興路的簡約公屋6月底分批入伙,這些簡約公屋供應佔比不小,有助拉低綜合輪候時間。其中,彩興路簡約屋至今近1600户已收鎖匙,當中七成原先居於劏房、天台屋等不適切居所,入住簡約屋除即時幫助市民脫離困境,也可省下租金改善生活。
今年第四季起,第二期4個簡約屋項目將陸續入伙,包括位處市中心靚位的首期啟德世運道項目,明年亦有屯門、柴灣等逾萬個單位落成,簡約屋踏入“收成期”將有助縮短輪候時間。
房委會昨同時公布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截至6月底,過去12個月獲安排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微升0.1年至5.4年;長者一人申請者的輪候時間,亦較上季上升0.2年至3.5年。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解釋,今次收回2900個公屋單位來自市區,每當消化市區申請時,輪候時間便會上升,而簡約公屋正好填補缺口,紓緩短期供應不足。
身兼房委會委員的立法會議員梁文廣表示,傳統公屋輪候時間微升並非壞訊號,反而代表輪候市區單位多時的市民終於“捱出頭”,但由於輪候市區公屋一般較新界公屋長約兩年,因此當市民成功獲編配市區單位,平均輪候時間便會相應上升,形容只屬技術調整的“幸福陣痛”。
他認為,綜合輪候時間更能反映房屋政策實際成效,數字下跌反映基層市民居住環境改善,逐漸脫離不適切居所。他相信隨着大批簡約屋今明兩年落成,加上住在簡約屋的市民等到上樓,加快流轉,最終符合綜合輪候時間4.5年的KPI機會很高。
2.
香港樓價從高位下跌 3 成,惟國際房屋負 擔能力報告指,本港連續 15 年位列全球樓價 最難負擔城市,去年負擔比率為 14.4 倍,即 不吃不喝 14.4 年才能置業,創近 12 年最低, 距離第二位悉尼的 13.8 倍,差距大幅收窄。
國際公共政策顧問機構 Demographia 每年公 布《國際房屋負擔能力》研究報告,據悉,今年 (2025 年)報告統計了全球 95 個城市的住宅樓價 中位數與收入中位數,按照 2024 年第 3 季數據, 計算出各大城市的樓價可負擔水平。數值愈大代表 負擔愈大,比率在 3 倍或以下屬可負擔,超過 5 倍 屬於難以負擔,而 9 倍以上則屬於無法負擔。
今年最新報告顯示,香港 2024 年的樓價收入 比率為 14.4 倍,相較前一年(2023 年)的16.7 倍,減少2.3 倍。不過報告顯示,香港樓價收入比 14.4 倍仍然是全球最難負擔,略高於排名第二澳洲悉尼的 13.8 倍, 連續 15 年位列全球最難負擔,而排名第 3 則為美國聖荷西(12.1 倍)。
據報告指出,香港自加入該系列研究報告以 來,一直是最難負擔的住房市場,而近年情況有顯 著改善,並稱中央政府明確要求香港改善住房可負擔性並增加房屋面積,當中北部都會區及明日大嶼兩個大型項目,可能大幅增加房屋存量,或緩解本 港高昂的住屋成本。
相較 2021年香港樓價高峰期,當時本港樓 價收入比率高達 23.2 倍,較當時排名第二的悉尼 15.3 倍高出甚多,但兩地差距在近幾年逐年收窄,目前香港的比率14.4,比2021年已改善近四成。
據星島頭條、香港經濟日報等(完)
【編輯:陈旭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