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能源困境未解 重啟核電呼聲再起

来源:香港中通社 2025-11-18 08:04

香港中通社11月17日電(記者 施鑫岳今年5月,台灣最後一座核電機組——第三核能發電廠二號機組下線,核能發電正式歸零。然而,近半年來,全台各地接連出現大大小小的停電事件,台灣社會關於檢視“非核家園”政策、重啟核電的呼聲再度升高。

(台灣“中央社”資料圖)

台當局“中研院”負責人廖俊智日前在台立法機構接受質詢時,公開表態支持核電重啟。他強調,國際已普遍將核能視為清潔能源,安全技術可突破,如果能取得社會共識,方向應該是正面的,“不用核能非常可惜”。

根據台“中研院”預測,2030年全台電力需求約為2800億度,2050年將增至5000億度,如納入人工智能等算力需求,甚至可能超過6000億度。當局設定2050年再生能源佔比應達到六至七成,主要為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但目前估算這兩種再生能源屆時僅能供應約1000億度電,佔整體需求不到五分之一,數據落差明顯。

“綠電不足,火電來補”。台當局經濟事務主管部門近日公布的今年前三季度發電量數據顯示,總發電量為2165億度,較去年同期減少28億度;但火力發電總量達1850億度,同比增加近30億度,佔總發電量比重也由去年的83%增至85.5%。

總發電量下降,火力發電量反而升高,凸顯的是台灣進入“非核家園”後擺脫不了的碳排困境與污染威脅。

“非核家園”政策對成本因素的忽視備受詬病。長期參與能源問題討論的台灣吉興工程顧問公司前董事長陳立誠指出,反核是民進黨當局嚴重政策錯誤,使台灣電力建設走了多年冤枉路,應立即修正。目前正是放棄不合時宜的“反核神主牌”並恢復核電的最好時機。

此外,廢除低成本高效能的核電,以昂貴的天然氣及再生能源發電取代,已導致電力成本不斷攀升。2024年,台灣電費兩度漲價,尤其產業用電成本大幅增加;2025年10月,民生電價再次全面調漲。然而,在經過連續多輪漲價後,電價仍遠低於發電成本,目前公營事業台灣電力公司累計虧損仍超過新台幣4100億元,財政狀況岌岌可危。

台灣工商界人士呼籲,民進黨當局應正視核能價值,避免政策失誤繼續傷害產業競爭力,穩定、乾淨、實惠應為能源政策的考量。

“電力供需報告,不能睜眼說瞎話”,台灣清華大學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教授李敏投書媒體指出,錯誤的能源政策,已讓台灣的電力系統陷入泥淖,要採用各種非常態或違反常理的方法,維持供電穩定。基於能源供應的安全、發電成本的穩定以及碳排與空污的減少,台灣必須繼續使用核電,才能降低缺電限電的風險,提升產業投資台灣的信心。(完)

【編輯:陈旭颢】


相关阅读
© 2023 世界头条 http://www.sjtef.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粤ICP备20231387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国际记者协会”867138298@qq.com